“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是目前公认的较为健康的饮食方式,然而,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现代人往往早餐来不及吃,午餐吃得很随意,而晚餐吃得又过于丰盛。泉州市晋江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医生王施君提醒:其实,晚餐吃得过饱或过饿,都容易导致多梦、肥胖、肠癌等多种疾病。
晚餐吃过饱易致病
“晚餐吃太多,对身体特别是脾胃不利。”王施君坦言,保障身体健康,现代人需注重培养健康饮食的习惯。
首先,晚餐过量食用食物,更易发胖。人们晚上一般活动较少,热能消耗很低,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逐渐使人发胖。因此,中老年人晚餐宜清淡,晚餐摄入的热量不应超过全天总热量的30%,这对于防止和控制发胖有益。
如果中年人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β细胞提前衰竭,进而发生糖尿病。
此外,肠癌的发生也与晚餐过量有关。如果你一天当中的大部分食品都是在晚餐吃下的,加上夜里活动量少,必然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消化,也有小部分消化产物不能吸收。这些物质在大肠内受到厌氧菌的作用,会产生氨酶、氨、吲哚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产物可增加肝肾的负担和对大脑的毒性刺激。睡眠时肠蠕动减少,又相对延长了这些物质在肠腔内停留的时间,促使大肠癌发病率增高。
王施君提醒市民朋友,晚餐过饱也会引发多梦,让人睡眠质量下降。晚餐吃太多,容易使鼓胀的胃肠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而且,胃肠、肝、胆、胰等在饱餐后的紧张工作会产生信息传给大脑,使大脑相应部位的细胞活跃起来,一旦兴奋的“波浪”扩散到大脑皮质的其他部位,就会诱发各种各样的梦,噩梦常使人感到疲劳,久而久之,会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
不宜太晚进食
“据研究,尿结石与晚餐时间太晚有关。这是因为尿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而食物中含的钙除一部分被肠壁吸收利用外,多余的钙全部从尿液中排出。人体排尿高峰一般在饭后4~6小时,而晚餐吃得过晚,人们大都不再进行活动,而是上床睡觉。因此晚餐后产生的尿液就会全部潴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也就不断增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尿结石。”王施君解析说。
一日三餐是人类逐步进化后总结出来的科学吃法,胃部食物大概4~6小时左右排空一次,三餐一般是每隔4~5小时左右吃一次,这样既让人没有饥饿的感觉,又保证营养物质对身体各器官的供应。“在不暴饮暴食或过分节食的基础上,我们也建议大家三餐饮食时间要做到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