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长泰区建立乡贤组织网络,健全保障机制,汇聚各方资源——乡贤归共赴振兴路
2023-11-20   作者:杨凌怡 张文辉   来源:福建日报

经过数月的筹备与组建,近日,漳州市长泰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乡村两级乡贤促进会全覆盖。

长泰过去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如今成了民营经济活跃的“新区”。据初步摸排,长泰在外乡贤约有1.6万人,长泰民营经济活力迸发,乡贤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乡贤反哺代代传

长泰区武安镇有一座名气颇大的“状元村”——京元村。近日,记者走进京元村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张氏家庙,只见一张图表上介绍道,该村明清时期共出进士4名、文魁6名、武魁15名,还有解元、贡元等39名;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出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出了16名博士、17名教授。

素有状元故里之称的长泰,自南唐置县以来,能人辈出。“长泰乡贤反哺家乡之俗已久,代代相传,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沿革。”长泰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叶小秋告诉记者,长泰的名人先贤,都或多或少为家乡留下了发展的印记。

“通过收集整理乡贤材料,可以帮助长泰人更好地了解长泰历史,弘扬优秀的乡土文化。”叶小秋介绍说,经过两年的努力,长泰已收集整理古代50多位乡贤的150余种著述,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台湾图书馆及日本国立文库,找到长泰明清时期5位乡贤8件文献古籍并进行影印出版。

如今,长泰浸润千年的乡贤文化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1992年,18岁的徐惠山带着借来的500元,踏上了离家的旅途,从搬运工做起,一步一步建立了自己的产业。去年,徐惠山回到长泰,开办了福建鑫湖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出去这么多年,家乡的变化让我欣喜。”

2022年,徐惠山看中长泰毗邻厦门的区位优势,以及靠近宏发电声等自动化企业的资源优势,准备投身自动化行业。“这是我的家乡,在这里发展让我更有底气。”他说,在选择组建团队时,他以本地人为第一选择,为家乡带来了300多个就业岗位。

随着长泰营商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像徐惠山这样有资源、懂经营、善管理的乡贤回流,带来了资金、技术、资源和就业岗位。

“今后,我将带领乡贤促进会成员,做好家乡的最佳代言人,为家乡经济发展及和美乡村建设贡献力量!”今年,杨水进有了新的身份——长泰区坂里乡正达村乡贤促进会会长。他与他经营的福建省水进电力有限公司数十年来扎根家乡,捐建了两座桥梁解决村民出行问题,捐资提升了正达小学的设施设备,还为坂里乡引入了安泰锆业等企业。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长泰全区累计通过乡贤促进会筹集公益基金达2112.16万元,招引维也纳酒店、狮山健康谷、鑫湖科技等项目10个,总投资25亿元。

铺就人才归乡路

从“嫁女不嫁湖珠郎”到“厦门湖珠一条街”成立,湖珠村走过了艰苦发展的60年。

湖珠村位于长泰区岩溪镇西北部,是典型的移民村,有24个姓氏在这里繁衍发展。因地处山区,村落分散,耕地匮乏,湖珠一度成为全镇最落后的村。

不甘落后,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湖珠人迈开了出外打拼的脚步,从最初的木材加工到形成家装建材生产销售代理、家具生产销售品牌代理、家居一体化软装搭配等产业链条。如今,湖珠村共有2000余人在外干事创业,开办大小企业350家。

“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家乡发展。”梁文能是湖珠外出发展大军的一员。2015年,事业有成的他牵头成立了漳州市首个村级商会湖珠商会,铺就人才归乡路。商会引导乡贤返乡创业,投资成立企业13家,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近200人,累计为村民增收近1000万元。

为推动引贤留贤工作做深做实,长泰区委统战部将乡贤工作纳入全区统战工作重点和乡镇年度绩效考评内容,成立乡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乡贤工作计划及配套实施举措;依托乡贤座谈会等平台邀请乡贤返乡探亲,及时帮助解决在外乡贤的亲属在家乡所遇到的困难,形成重视、关爱乡贤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长泰发挥乡贤力量,组织25名北京、上海高层次医疗专家到长泰区总医院、中医院开展“师带徒”等活动。岩溪镇积极对接乡贤,引来福建鸿森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全省单场规模最大的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

“今年3月份,长泰制定发布《漳州市长泰区汇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以建立乡贤组织网络为基础,以健全乡贤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引导和支持乡贤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热潮中。”长泰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调兴介绍,目前,全区乡贤促进会登记注册数占漳州市现有注册数的86.2%,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乡贤作用,激发乡村振兴动力。

责任编辑:杨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