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打造“水产种业硅谷”
2024-02-21   来源:新福建

乡村振兴,种业先行。漳州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聚焦“优势种”、壮大“本地种”、发展“特色种”,以水产种业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把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擦亮“漳州种苗”新名片

bed7aee1-bbb7-4122-975e-c2aaf3b7335b.jpg

充分发挥全国最大的鲍鱼和蛤类种苗生产基地优势,成功创建“中国鲍鱼种苗之都”和“中国蛤类种苗之都”,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为“海上漳州”建设注入“芯”动能。

依托县域优势,建设规模大、品种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石斑鱼、牡蛎、鲍鱼等五大水产种苗基地集中区,推动优势种业集群发展。

现有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1家、省级渔业种业园区2家、省级水产良种场11家(全省最多)和市级水产良种场18家,年繁育水产种苗总量1848.5亿尾(粒)以上、产值48.5亿元(居全省第一、约占全省54%),其中蛤类、鲍鱼、牡蛎种苗数量全国第一,以种业振兴助推漳州渔业产值和水产品产量连续26年稳居全省第二。

建立“就地保种”新机制

在东山湾、诏安湾等主要海湾和大型水库增殖放流鱼、虾、贝类苗种约30.28亿尾(粒),通过有针对性地定向增殖,不断增加天然野生群体和数量,为“种源可控”提供基础保障。

充分发挥漳州野生鱼类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进行“保种于江河湖海”,已开发利用黄鳍鲷、河鲀、斜带石斑鱼、斑节对虾、花蛤、泥蚶等50多个本地经济物种。

联合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共建“闽南渔业种质资源库”,以位于漳州开发区的福建省海水鱼类苗种繁育科研中试基地为载体,开展闽南地区重要水产品种的保种、选育、繁育等,进一步保障石斑鱼、鲍鱼、牡蛎等优质种质资源活体就地保种,着力从根源上解决种源对外依赖的“卡脖子”问题。

探索“良种繁育”新路子

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加强与山东省南北协同,推进南北种质资源优势互补,探索形成“南繁北养”跨区域种苗合作新模式;加强与广东省、海南省沟通联系,推动两地企业围绕优势新品种“育繁推”互促共融。

9b521faf-4076-4a65-acb5-cce526a616dd.jpg

联合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聚焦黑脊倒刺鲃、石斑鱼、对虾、牡蛎、花蛤等优势种,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开展水产育种核心技术攻关,先后培育出“新吉富”罗非鱼、珍珠龙胆石斑鱼、“大鲀1号”东方鲀、“鸿达1号”南美白对虾等新品种、新品系,推广养殖面积10万多亩。

据悉,东山启动建设“中国南方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漳州市弈鑫水产有限公司选育的金虎杂交斑获得国家新品种认定。通过多向发力,着力打破“一苗难求”的局面,从源头激活全产业链条。

责任编辑:曾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