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生金 美了乡村富了民
2024-04-22   作者:施木兰 李何颖   来源:闽东日报

p4_s.jpg

官司村村民在管护林下中草药

走进周宁县李墩镇天门山金线莲组培基地,数层高的架子上种苗瓶整齐码放,一株株植株小巧、叶脉金黄的金线莲正在营养土里积蓄力量、茁壮成长。

“这里的气候、土壤、阳光等条件都适合金线莲生长,金线莲经济价值高,种后管理也不难,为何不尝试种植它?”基地负责人叶孝华介绍,该基地种植金线莲50亩,年产值达50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10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增收4万余元。

林海茫茫,群山抱绿。远远看去,一株株林下作物整齐排列。

李墩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引导村民入股,领办了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参与门槛低的林下经济项目。东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40亩林地种植黄精、金线莲,流转200亩林地引进“真人CS”项目;际头—楼坪联村党委流转林地100亩种植仿野生金线莲,套养蜜蜂200多箱;际会村发展光皮桦速生林种植800亩……

“我们着力发挥一村一品项目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实验培育、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以搭建育苗、炼苗棚,组建植物种苗培育室,打造东山村前垄生态林、际头后山生态林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方式,确保林下经济项目盈利能力,带动村民致富。”李墩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杨明银介绍。

向林下要增值空间并不止步于此,李墩镇大力发展花卉、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林业新产业新业态,用活家门口的“林”空间,推动当地林业经济转型发展。

伴着和煦的微风,漫步李墩镇际头村,宛如走进美丽庭院的大观园,一院一景,一户一韵,特色各异。

际头村深耕特色庭院产业,通过流转群众闲置土地及房屋,以“精提升、微改造”的方式,栽种花卉、草莓、甜玉米、多肉等本地特色经济作物,打造“花漾街区”,并配套庭院景观、休闲书吧、鲜花餐厅、民宿等多种经济元素,让乡村庭院既有“看头”,又有“赚头”。

好生态也带来了人流,李墩打造集“赏花、泛舟、品茶、亲水、摄影、露营”为一体的综合式休闲旅游项目,串联芹溪村萌宠乐园、楼坪村石门山等旅游景点,盘活了“六浦溪”,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李墩镇林下经济的发展是周宁县积极探索生态实现机制的缩影。周宁县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2.96%,全县林地面积达到8.4万公顷,如何发挥绿水青山优势,围绕“林”字做活“绿文章”?

近年来,周宁县瞄准林下经济,大力发展金线莲、黄精、铁皮石斛、草珊瑚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利用各村经联社生产资料交易平台流转林地,促进企业规模化、产业化,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围绕“三库”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建设,打造黄振芳林场核心区林下经济示范片,推动“林、茶、果、药”“套种、放养”结合,逐步建成“林养、林种、林游”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和“绿色生态+”的复合型田园综合体。

林下生金,产业开花。截至目前,周宁县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已达9.5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约0.96万亩,林下养殖面积约0.96万亩,采集加工面积约4.64万亩,景观利用面积约2.99万亩,参与建设的林业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多家,带动就业1万人,总产值超过3.25亿元,走出了一条既保生态、又鼓钱袋的绿色发展之路。

行走在周宁的山路上,抬头远望,四面可见翠绿山峦,绿水青山间涌动着生机与希望,更多“守绿换金”“点绿成金”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

责任编辑:曾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