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昱鞋业生产车间的“妈妈岗”
“仔仔,快点出门上幼儿园了!”8日上午8点15分,莆田市民小思(化名)收拾妥当,带上随身用品,拉着孩子骑上电动车。十几分钟后,她把4岁的孩子送入幼儿园,便马不停蹄地赶去莆田恒昱鞋业有限公司。8点50分,小思到达公司车间打卡后,立马坐到“妈妈岗”工位上,娴熟地操作起缝纫机。
“公司很高兴为宝妈们提供工作岗位,她们非常细心,劳动效率也高。”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公司根据纺织机台的不同性能和产能,从流水线原有工序中选取适宜的岗位设置为“妈妈岗”。“妈妈岗”每天工作5至8小时,已吸纳30多名女性上岗,不仅缓解了企业的用工压力,也让更多宝妈有了稳定的收入。
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是不少女性在生育后面临的现实困境之一。为破解此难题,莆田市妇联开展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九成受访宝妈愿意为了分担家庭经济压力或实现自我价值、不与社会脱节,在兼顾家庭的前提下重返职场。由此,莆田市积极探索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根据全市产业链分布特点及用工需求,设立10个“宝妈·顶梁柱母亲灵活就业基地”,分布于鞋服、家政、食品、电商等行业,挖掘出“妈妈岗”2000余个。
香香(化名)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产后理疗师,工作是帮助产后女性做盆底康复和催乳。她供职的禧月月子中心为“妈妈岗”员工提供弹性上班平台,根据她们的时间,合理安排上门服务订单。公司总经理铁露露表示,“妈妈岗”不但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还能发掘女性员工的潜力,帮助她们获得更多社会认可与成就感。
莆田市涵江区妇联发挥“联”字优势,在本土专家、“田秀才”、技艺工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挖掘出一批经营成熟、经验丰富的“巾帼兴农人”,组建起“妈妈的味道”巾帼产业联盟,涵盖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为妇女提供了众多岗位。如今年3月至4月,莆田枇杷产区采摘繁忙,急需人手。涵江区萩芦枇杷乡村合作社早早做好了准备,特地设置了“妈妈岗”,聘请妇女采摘、打包枇杷。
直播带货、电商助农的流行,为灵活就业带来了更多技术便利,也为宝妈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小林(化名)是一名单亲妈妈,育有一子一女,丈夫因肝癌去世,“因为公公婆婆没有和我们一起生活,我还需要接送和照顾孩子,很希望能有一份合适的工作”。莆田市妇联、仙游县妇联工作人员根据她的就业意愿,推荐她参加了为期4天的“巾帼展风采 绽放她力量”电商培训,让她对电商有了初步的认识;协调莆田市贝凯尼服饰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提供一些服饰和金线莲给她售卖,无需进货囤货。如今,小林摸索出了一套电商销售方法,收入渐渐增加,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得到改善。
在福建省绿色碳汇农业巾帼示范基地——福建省靠莆生活服务有限公司九华基地里,负责人黄莉莉建立了宝妈创业团队,为宝妈群体提供技术及网络销售培训,开展直播带货200多场次,带动300多名农村妇女增收。
“妈妈岗”多起来了,一些宝妈的焦虑却依然存在。专门开设的“妈妈岗”,多为企业里的劳动密集型岗位或者农业基地季节性采摘岗位,这些工作大多采用计件工资或按天结算,更适合学历较低、技能单一的女性。缺乏发展通道、岗位选择有限、多为临时工等现实问题,让一些宝妈难以找到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看不到在职业中成长提升的希望。
为此,莆田市妇联开展乡村巾帼工匠培育专项计划,成立全国首个乡村巾帼工匠学院,开展产教融合、师徒传承、送教下乡等活动,在各县区设立大漆、香道、油画、雕刻、电商等“乡村巾帼工匠培育基地”9个,促进女性就业创业,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投入50余万元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目前已开办大漆工艺、家政服务、电商直播、母婴护理、香道技艺等培训9个班次,培训学员4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宝妈群体的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