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打造“绿肥+”循环农业新篇章
2024-05-13   作者:程文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连日来,在南平市光泽县李坊乡管蜜村的千亩梨园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成为春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正忙着整地松土,为种植夏季绿肥硬皮豆做准备。在光泽县,像管蜜村一样忙碌的村还有很多。近年来,在光泽县农业农村局的持续宣传推广下,种植绿肥成了不少光泽农民心中的一件必不可少的农活。

图片4_副本.png

在光泽县李坊乡管蜜村千亩梨园指导夏季绿肥播种(陈得盛供图)

5月10日,光泽县农业农村局举办2024年光泽县绿肥及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项目培训会,邀请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福建岗位骨干成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杨有泉副研究员为各乡(镇)农技站站长、农技干部,种养殖大户进一步讲解我省主要绿肥品种与利用技术,推广基于红萍的稻田水生绿肥利用技术,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光泽)共建工作。

图片5_副本.png

2024年光泽县绿肥及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项目培训会现场(陈得盛供图)

据了解,光泽县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麓,生态环境优良,是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县,生态食品名城。作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近年来,光泽县和共建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引导广大农民通过种植绿肥培肥地力减少化肥使用,推广“稻-萍-渔”综合种养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循环农业等。

“今年,我县在持续推广绿肥周年套种技术基础上,将联合省农科院专家共同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向更高质量、更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据光泽县农技中心主任邱英东介绍,绿色种养不仅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石,更是光泽县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通过综合实施生态、农艺、物理、生物等治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进一步保护了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绿肥产业通过有效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调节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据杨有泉介绍,周年套种绿肥可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肥力,实现改土培肥、化肥减量,同时可以增加地表覆盖度,减少杂草生成、水土流失可能性,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本次培训,他还结合光泽县特色产业——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向种养殖大户介绍“稻-萍-渔”生态种养模式。

图片6_副本.png

指导光泽县赋聪耘养殖专业合作社稻渔养殖基地扩繁红萍(陈得盛供图)

据了解,目前光泽县有七个村发展稻鱼共生模式。其中,仁厚村是稻渔综合种养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省级农业科技推广示范村。2022年,仁厚村农民人均年收入,比全县86个行政村的平均水平高出33%,带动农民增收脱贫和共同富裕的成效显著。

“‘稻萍渔’模式下,红萍起着肥料与饵料的双重作用,农业综合效益很高。”据杨有泉介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多年来持续开展稻萍鱼生态种养模式研究与示范,在传统的稻渔模式中引入可作为饲料的含蛋白高的红萍。该模式下,红萍生长过程中,利用鱼腥藻合成氮肥供水稻生长,后期还可以直接翻压入土作为底肥使用培肥地力。生长过程中,可以作为鱼类提供食物来源,减少饲料投喂量。

培训当天,杨有泉一行还前往光泽县赋聪耘养殖专业合作社稻渔养殖基地查看红萍生长情况,并指导基地工作人员开展红萍扩繁工作。据相关数据,“稻-萍-渔”模式与稻田综合种养相比,平均每亩可节约肥料、饲料及农药等投入28-45%,增收800-1500元不等。同时,凭借强大的富集能力,净化水质,改善水体富营养化。(文/程文)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