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苏区情 薪火相传振兴梦
2024-07-09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7月3日至5日,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宁满秀老师、方聪龙老师带领“寻根溯源苏区情,薪火相传振兴梦”实践队员前往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花石社区、东关镇外碧村、苏坑镇嵩山村等地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地了解老区民生建设和产业振兴发展情况,洞察老区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索老区发展新路径。

图片2_副本.png

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秘书长方良泽带领实践队员参观永春革命历史纪念馆

才力兴乡 振兴共荣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永春县桃城镇花石社区,实践队员详细了解了桃城乡村治理人才驿站“党建+人才+金融+乡创”发展模式,该模式通过链接各高校、社会资源、内外联结聚力并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手续办理等服务,为新农人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和资源交流对接基地,实行新农人“引、育、留”。而在苏坑镇嵩山村,人才驿站同样在引导人才专家资源下沉到基层、培育本土人才、破解基层发展困境、激发乡村活力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片3_副本.png

实地考察苏坑镇嵩山村人才驿站建设状况

据了解,人才驿站只是永春县加快实施人才振兴众多措施之一。近年来,永春县还通过举办各类烹饪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桃源英才回归工程”,打造“人才港湾•乡愁小院”人才工作联络站,与“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团队合作共建全国首个县级生态文明研究院等持续精准地吸引人才。特别是生态文明研究院的成立,不仅吸引了889名新农人在永春创业创新,创造了2.25亿元的营业额,更是带动了7710人的就业,为永春县的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农耕兴村 业盛丰民

“农业的主体是从业的农民,我们的主旨就是‘让农民被看到,让品质被看到’。”在泉州市永春县呈祥村呈祥有机公社农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黄金丽向实践队员详细介绍了“6+3+1”利益联结机制等联农带农模式。据悉,“6+3+1”利益联结机制是在种子、化肥农药的购买中,农户、销售和平台各出资60%、30%和10%;在蔬菜销售利润中,农户、销售和平台各分成60%、30%和10%。在农产品的产销中,公司架起了农业生产端和销售端之间的桥梁,使职业农民和公司成为了紧密的合作伙伴,极大地提升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

图片4_副本.png

实践队员近距离察看呈祥农场绿色蔬菜品质

黄金丽表示,发挥公司在土地流转、种子和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统购”以及农产品销售“统销”的优势、农户在专业种植和人力资本方面的优势,以“兜底”方式确保农户收入稳定增长,极大提高了农户生产积极性。同时,公司还为农户进行编号,形成可溯源的体系,建立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实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图片5_副本.png

实践队详细了解茂霞村荔枝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永春,像呈祥村生态农场一样,通过创新经营模式为老区新农业的发展赋能,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中国传统村落岵山镇茂霞村,该村将美丽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森林采风结合起来,培育旅游文化品牌,使茂霞这个传统的千年古村焕发新机……

共富民兴 乡心圆梦

“我们这个村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心齐、重情义,我们的资金都来源于捐赠,村民们轮流过来煮饭,大家相互帮助,这是我们成功的秘诀。”在泉州市永春县苏坑镇嵩溪村的老年活动中心,实践队员详细了解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示范工程基地运营模式,学习当地养老协会模式及其经验。

图片6_副本.png

实践队员与活动中心老人交流

据了解,嵩溪村毗邻“中国瓷都”德化县,是“瓷帮古道”的重要站点,也是中国佛手茶核心产区。长期以来,该村的年轻人们依托地理资源优势外出务工,但留下的老年人就成为了大家放不下的心结。2013年,在村老年协会会长王华堂的提议下,村民纷纷开始用捐资捐物、义务劳动等形式来支持嵩溪村老年活动中心“幸福食堂”建设,使得其规模逐步扩大。

如今,嵩溪村老年活动中心采用“政府发力引导、慈善助力帮扶、子女给力回馈”三者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贡献、人人受益的共建共富状态。嵩溪村老年活动中心也荣获全国“乐龄陪伴——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工程”示范基地称号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多项荣誉。

通过本次的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队员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体验了当地风貌,领略永春县的历史文化底蕴,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与绿色山水在永春县这片热土上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同时,通过了解人才驿站、嵩溪村老年活动中心、呈祥农场运营模式,爱农为农、重农强农、兴农惠农的思想深深扎根在实践队员心中。(文/尹艺霏、王玲、钱宇烨、刘小芳、胡怡琳 图/容振钊、连煜桑)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