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漳州市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吴志雄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从一个负债村变成每年村财收入700万元的富裕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6800元涨到了39500元。这么大的变化,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福建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西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志雄。
1967年10月出生的吴志雄,身材魁梧,做事果断,风风火火。2014年4月担任西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使曾经戴着“脏乱差”帽子多年的沿海小山村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华丽的蜕变,乡风、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梧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文明村”“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福建最美乡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霞满西梧渔港 吴运陀 摄
用“真心”引领乡风,打造文明西梧
西梧村地处诏安湾四都镇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1.8公里的沿海岸线。全年气候温和湿润,海水含盐量高,盛产各种鱼、虾、蟹、牡蛎等自然资源。村内有滩涂地面积4800亩,浅海面积3000亩,泥蚶苗和鱼苗培育基地4500亩,每年为福建、广东、浙江等省的海水养殖业提供大量的优良种苗,是一个以海水养殖为主的滨海渔村。
吴志雄带领班子成员多措并举培育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构建和美西梧。他每年组织开展乡风评议,在村里组织推选“道德楷模”“贤媳孝妇”“卫生标兵”等,有效形成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的良好乡风。牵头成立诏安县第一家村级“奖学奖教基金促进会”,鼓励学子和教师求知求学,爱岗敬业;建设幸福院,成立老人协会,使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举办元宵联欢会、开蚝比赛、乒乓球比赛、猜灯谜等活动,丰富村民文娱生活。他还主动公开电话号码,对遇到变故或者碰到问题的村民,第一时间入户关怀给予帮扶慰问,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西梧110”;用心用情调解村民纠纷,设立“诉源治理工作站”,长期稳控排查矛盾纠纷,减少法庭诉讼案件,全村实现零上访。
家人十分理解支持他的工作,使被赋予众望的吴志雄能够甩开膀子大胆干。2017年,吴志雄被省住建厅评为“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十个带头人”,2023年被评为“漳州市劳动模范”。他的家庭被省委文明办评为第二届“福建省文明家庭”,被省妇联评为第十一届“福建省五好家庭”。
用“公心”盘活资产,打造富裕西梧
处在咸淡水交汇处的西梧海域,温度适宜、饵料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生蚝养殖条件。
但在以前,这里出产的生蚝并不被外界认可,一度滞销到一颗也卖不出去。“究其原因,除了养殖小、散、乱导致品控不佳外,最关键的是脏。”吴志雄说,生蚝对水质要求非常严苛,污浊的环境不仅会减缓蚝体生长,还会导致蚝肉发苦,所以必须彻底治、狠狠治。当时刚选上村书记的吴志雄决心重拳出击,并且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
当一把手要有公心,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为此,他和班子成员把被圈地霸占多年的4800亩近海滩涂地全部收回,通过公开招投标进行统一养殖管理,增加村财收入。请渔业专家进村授课,帮大家提高生蚝品质和产量,经专家指导选育的“西梧珠蚝”不仅成熟期缩短、产量增加,还保持个大、汁多、肉甜等特质。除了珠蚝,村里特有的“大梧蚝”也在2015年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就这样,吴志雄带领村“两委”回收村集体资产滩涂地、虾池等,重新发包增加收入。积极推动对村里滩涂和虾池的科学规划和规范化改造,带领村民经营鱼苗和泥蚶苗培育、对虾养殖、牡蛎吊养,经济效益在原来基础上翻了四倍以上。对于没有中标的村民,鼓励他们发展海上捕捞。这些做法,既致富了一方百姓,又聚拢了民心,使村民安居乐业,为西梧村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西梧村总产值达到1.88亿元,人均收入39500元。
西梧开蚝快手比赛 陈松林 摄
用“恒心”整治环境,打造美丽西梧
投资85万元的垃圾处理场迅速建起,日处理生活垃圾近30吨;不到半年,全镇第一个雨污分离工程“生活污水微动力处理厂”在西梧顺利投产,管网覆盖每家每户,排放水质可达国家一级A类标准;日清运、户消杀被写进村规民约,护海域、防违建成为每个人的共识,西梧村环境焕然一新,水清蚝肥。
吴志雄认为,只有通过“改建、改水、改污、改厕”等四改工程,才能提升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为此,他带头精心规划梧桐小区,参与设计民房64栋,结合闽南建筑风格和本村人文风貌,用红瓦斜坡屋顶打造具有闽南特色的田野风光建筑群,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住宅小区和样板房,分房时,优先照顾村里住房困难户,实施“一户一宅”措施。积极推进旧村改造和裸房改造,在全省率先实行屋顶“平改坡”工程,现已改造85栋,经验做法被省住建厅在全省推广。推动实施“雨污分离”,建设“西梧村牡蛎加工中心”,将废弃牡蛎壳加工后制作为土壤调理剂,实现变废为宝,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在西梧村投资150万元新建的牡蛎加工中心里,每天都会有近400位村民集中进行生蚝开壳取肉工作,日产壳量超50吨。那么,这么多的蚝壳要怎么处理?
在以前,村民会把它们烧制成白壳灰,用来粉刷墙壁,但烧制过程易造成空气污染。后来也尝试过把蚝壳烘干、粉碎成饲料添加剂等初级产品,但由于利润低、销路差,这些加工厂最后都相继关停。后来,挖坑掩埋、倾倒入海、随地堆积成为大部分蚝壳的归宿,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亦让人头疼不已。
4年前,西梧村经过多次洽谈对接,将国内最大的生物质土壤调理剂产销公司——福建省玛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入村,通过回收蚝壳制成生物源土壤调理剂,成功实现对废弃蚝壳的二次利用。比如,按日产蚝壳50吨计算,西梧村年产蚝壳1.8万吨;玛塔农业用1.5吨蚝壳可产1吨土壤调理剂,年产成品近8万吨,这意味着不只西梧村,全县的蚝壳都有了出路。
滨海渔村,靠海而生;依海而兴,向海而为。几年来,西梧村的海水养殖业从失败到成功,从小打小闹到产业规模化,许多村民熟练地掌握了鱼苗培育技术,成为了附近鼎鼎有名的养殖好手。在村民们的努力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西梧村在2016年成为了诏安县的赤嘴鳘中心市场,又在2018年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赤嘴鳘养殖基地和销售市场,产品远销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家。
作为西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志雄10年来不遗余力,用真心、公心和恒心使西梧村从“路颠水咸人人嫌”的后进村蝶变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实现山水之美与人文之美互通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