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的土地上播撒振兴的种子
2025-02-07   来源:闽北日报

初春,乍暖还寒。5日一大早,南平市光泽县司前乡庭燎村村民雷江平就来到大棚里,查看羊肚菌的长势情况。

“羊肚菌长势不错,过段时间就可以采收了。”雷江平弯着腰,小心翼翼地翻开地膜,认真查看羊肚菌生长情况,“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今年38岁的雷江平是土生土长的庭燎村人,2018年春节,他与青梅竹马的妻子陈燕红一起返乡后,就一直从事种植业,与土地打交道。

“回家前,我干过工地、办过厂,尝试了很多行业。”雷江平说,“选择种植业,是因为从小我就跟着父亲在田里干活,对土地有一种依恋,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想在家乡的土地上‘种’点东西出来。”

因为党员身份,以及在外打拼的经历,返乡的雷江平在村“两委”换届中,当选村支委。他坦言:“村支委的身份,让我觉得肩上有一份责任,更应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村里干出点成绩来。”

于雷江平开始在村里的土地上“折腾”。

“2019年,在苏海兰老师的指导下,我在村里的山林里种植七叶一枝花、黄精等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雷江平说,林下种植中药材周期长,需花费不少时间和人力,且投资见效慢。“为此,我还种植了元胡、贝母等周期短的中药材,同时还种植了水稻和竹荪。”

雷江平说,庭燎村的土地里富含硒元素,为富硒水稻种植提供了优质的自然生产条件。“通过土地流转和撂荒地整治,我一共种植了180多亩的水稻,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竹荪的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3亩发展到如今的10亩。”

种植中药材、水稻和竹荪,让雷江平的日子过得很充实,但他并没有满足,依然喜欢在土里“刨金”。

“农村里土地是最大的资源,我就想着利用有限的土地,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种些效益高的东西。”雷江平说,经过市场调查后,他决定种植羊肚菌。“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两用菌,被誉为食用菌中的‘软黄金’。庭燎村平均海拔600多米,冬季气温低,羊肚菌属于低温型真菌,种植相对简单,省工省力,市场效益可观。”

就这样,2023年12月,雷江平整出2亩地,成为司前乡第一个种植羊肚菌的人。

“虽说是尝试,但也不能随意。为了种好羊肚菌,我自学了种植知识,还到外地去学习。”雷江平说,2024年春,尝试种植的羊肚菌收获了,亩产干品约30公斤。“看到我种植成功了,村里的几位村民也加入了进来,和我合作,一起种植了8亩羊肚菌。”

雷江平在田间忙碌的时候,他的妻子陈燕红也没有闲着,在当好家庭“贤内助”的同时,还利用抖音短视频记录家乡的田园生活,在网上推介家乡的土特产。

2024年11月,陈燕红还参加了由中组部和农业农村部举办的“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农村妇女带头人专题班。

“通过参加这次专题班,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看到了女性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无限可能。我和江平都希望能为家乡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陈燕红笑着说。

随着春天的来临,一批像雷江平夫妻这样的爱农村、爱农民、爱家乡的年轻人返乡,投身于乡村振兴一线,归巢筑梦、汗洒乡村,用青春和汗水在家乡的土地上播撒振兴的种子。

责任编辑:黄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