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众所周知,苗木成林并非一朝一夕、立竿见影,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南平如何让绿色常驻山头,让林海持续“生金”?
近年来,南平市聚焦答好林改“四问”之“钱从哪里来”,持续创新“引资入林”举措,盘活森林资源,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金融活水添动能
新春佳节,光泽县华桥乡园岱村的嘉禾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水明总算得闲,“前些时日,我们就趁着天气晴好,组织工人们一起清沟、铺草,为多花黄精生长期到来做好准备。”
冬季,多花黄精的地上部分枯萎,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科技特派员苏海兰的指导下,杨水明提前为多花黄精覆草,保温保湿,减少春天杂草生长,预防初春低温冻害。杨水明告诉记者,当地的山地气候适合种植林下药材,2014年,他带头成立了光泽县嘉禾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在华桥乡园岱村的陈家店组泥坑、石坑等地流转土地种植多花黄精、七叶一枝花、淫羊藿等林下中药材,总种植面积2000多亩。
2024年,嘉禾合作社的多花黄精种植面积扩种了200多亩,多花黄精这些中药材生长周期长,一般需要3年到5年才成熟,杨水明扩种的底气一方面来自科技人员的悉心服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了“林下贷”的助力。“在林业部门指导下,去年我们合作社从信用社贷了80万元,用于发展林下种植,有了这笔钱,我们中药材种植扩种工作进展顺利。”杨水明说。
光泽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2年3月开展“林下贷”以来,光泽县农信社共计放款419笔,贷款金额9559.78万元,为当地发展林下经济增添“绿色动能”。
不只是光泽,不只是“林下贷”。近年来,南平市围绕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联合国开行福建省分行等金融机构推出“林下贷”“福股贷”“竹塑贷”“竹林认证贷”“碳汇贷”等林业金融绿色产品,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绿色金融贷款1224笔、金额达14.83亿元,让金融“活水”润泽山川。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南平市林业局携手农发行南平市分行创新具备额度大、利率低、周期长等优势的“兴绿贷”金融产品,用于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等林业多元化经济发展,目前延平、建阳、顺昌、松溪已授信46.2亿元,为“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扩面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动力。
几个月前,南平市林业局联合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平监管分局等部门,印发出台《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林业改革发展的通知》,深化林业金融创新,积极创建种类更丰富、覆盖面更广、包容性更强的林业金融产品体系,充分释放林业改革发展更大潜力,系统集成更多创新成果,推动实现林业生态高颜值、林业产业高素质、林区群众高收入、林业金融高水平。
社会资本增后劲
去年底,顺昌县国有林场与顺昌县升升木业有限公司举行林票认购签约仪式,在这场仪式上,升升木业公司现场认购了3宗林票,合计金额达123.78万元。这也是南平的首笔林票市场化交易。
“我们依托国有林场,选择了3片近成熟林作为林票试点林地,林中套种了楠木、枫香、木荷等高价值的珍贵阔叶树种,林地具备培育杉木大径材的潜力。”顺昌县林业局局长曹作木介绍,升升木业公司认购的林票为期5年,期间林票可继承、可质押、可转让,具有一定金融属性。林票到期后,企业可向林业部门申请采伐木材,供企业使用,或是申请延长林票期限,继续培育大径材,争取更高效益。
作为国内木制品出口龙头企业,顺昌县升升木业有限公司对优质木材的需求量大,“我们认购了这3宗林票可以说是提前锁定了优质山场的木材储备,还能享受后续5年的增值收益。”升升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毛克升对林票十分看好。
为了推进南平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持续扩面提质增效,促进林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去年11月,南平市林业局等五部门制定印发了《南平市林票管理办法(试行)》,在国有林业企业单位(含森林生态运营中心)管理的山林中,将其收益权限范围的林权资产折资量化为股金凭证,并通过制发林票的方式,实现林权资产股权合作。
“林票打破了森林资源流动性差的壁垒,将林业资产证券化,推动资源变资产。”南平市林业局林政科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国有林场依托“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与村集体或林农个人合作经营林地,将分散、零碎的森林资源规模化、集约化整合,再通过专业化运营增值,让林农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而林票的推行,则打通了社会资本直接投资林业的新途径,激活了山林资源内生动力,有效助力国有林场进一步提升森林经营水平,提高林业经营效益。
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林业发展再添动力。眼下,南平持续创新举措,完善机制,畅通社会资本进入林业的渠道,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财政补助强支撑
新枝抽芽,繁花始绽,入眼皆画。眼下时节,闽北山林更显缤纷。
远眺邵武市城区东北郊的羊角峰,山上屹立着一座古朴而庄重的灵杰塔,塔身周边山林披绿,花化彩化树种点缀其中,历史底蕴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绘出冬日锦绣画卷。
“近两年,我们林场积极争取南平市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资金,利用争取到的429万元项目资金开展科学造林,采用良种+良地+良法,实施森林‘三改’技术措施,基本实现造林两年郁闭,精准提升了森林质量。”邵武故县国有林场工作人员冯随起告诉记者,有了项目资金支持,林场深入开展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工作,通过调整树种结构,加强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加快松林改造,进一步改善了林分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南平市林业局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发扬“拼抢”精神,抓住政策机遇,认真研究分析,积极主动谋划,全力做好向上争取资金工作,2021年以来,市林业局累计向上争取资金37.89亿元,成功推动一系列林业重大项目落地南平:
2022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通过省级和国家级竞争性评审,在全国29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争取到省级以上财政专项资金2.6亿元;
2022—2023年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4.92亿元,是目前为止我市获得中央补助支持体量最大的林业项目;
2023年南平市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争取增发国债资金3.32亿元,是目前为止我市当年单体最大的林业项目;
……
主动对接,奋勇争先。南平市林业局始终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策划包装项目,有针对性地争取资金,为南平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截至目前,南平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已全面完成,共完成项目建设100.14万亩,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95.95万亩,居全省第一。南平市连续两年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作“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典型发言,连续三年获评中国“绿都”年度综合评价前三。
“引资入林”,山川披绿,林下生金。南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谢腾辉表示,全市林业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林业金融服务机制,进一步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全力以赴推动“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扩面提质增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