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寻梦红旅,品润农情”实践队踏入宁德市周宁县紫云村,开启了一场探寻革命传承与乡村振兴密码的特别之旅。
在紫云革命纪念馆内,斑驳的展板犹如岁月的史书,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英勇过往。展板上详细镌刻着紫云村的英雄图谱。合作社负责人李成登站在展板前,向实践队成员们介绍着红色历史,感慨道:“当年先辈用生命守护家园,如今我们用双手建设家园。”
李成登为实践队成员讲解红色历史
穿过纪念馆,实践队来到示范基地的马铃薯田。李成登蹲身捧起一抔黄红壤介绍道:“这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薯块甜度好、黏性强。”紫云村作为全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让“高山明珠”——马铃薯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合作社仓储车间,分级包装的马铃薯即将发往外地。李成登的讲解从游击战战术到电商运营策略,“我们把革命智慧用在产业突围上。这种精神共振催生创新实践——红色研学与农事体验深度融合,产品包装印上革命故事,让烈士精神化作合作社的奋进基因”。
十二年前,李成登的“望故乡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红色沃土萌芽。通过引进费乌瑞它等马铃薯优质品种,创建150亩核心示范区,亩产超千斤,如今206名合作社社员让400亩薯田织就成一张致富网。据悉,周宁县马铃薯产业三年腾飞,面积从9993亩扩至30695亩,产量由9070吨跃升36080吨。2022年全村马铃薯产业增收150余万元,国家地理标志与“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双认证成为金字招牌。
实践队与合作社负责人李成登合影
站在紫云村观景台远眺,马铃薯田的绿浪与烈士纪念碑的红星构成壮阔画卷。这片曾被鲜血浸染的土地,如今因奋斗而丰饶。当青年学子在郑佛前烈士像前记录薯田数据,当合作社的货车驶过萧家岭伏击战遗址,历史的长河在此激荡出磅礴回响。革命者守护的沃土理想,正由奋斗者接续书写。红土地上的绿色奇迹,从未停止生长,未来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何艺哲/文 王林杰 周博宇 周卓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