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扎根永春 创新“联农带农”模式
2025-07-22   作者:王一鸿 毛巧文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走进泉州市永春县台湾农民创业园,这里种植作物丰富,一眼望去,柑橘园沿着山坡层层叠加,茶叶、花卉等产业在这里聚集。谁能想到,在这不久前,这里曾是无人问津“荒山野岭”。

荒山结满果子,正是“两岸一家亲”理念的生动实现,让血脉相连的亲情照进现实。近年来,永春台湾农民创业园深入探索台企台胞与本地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引进台湾的先进理念和经管管理经验,融合本地企业和农户的传统方式方法,带动本地产业发展,形成互促共赢发展格局。

图片1.png

金黄的柑橘挂满枝头

永春县达埔镇山区原有不少荒地资源闲置,传统柑橘种植效益低下,农户普遍面临三大困境:技术落后,依赖经验种植,病虫害防治粗放,品质不稳定;销路受限,分散经营难对接市场,“果贱伤农”频发;劳动力流失,青壮年外出务工,乡村产业空心化。

而如今这片荒山结满了饱满的果子,农户们心里稳当得很,

这得益于来此地创业的台商,永春叙柑园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轩仪就是其中的一位。当年他在姑父——两岸知名台湾果树专家吕明雄教授的精细指导下,带着“种柑经”跨海而来,一眼便相中了永春的好山好水好气候。但他没想当个“孤岛老板”,他把台湾种好柑橘的“精细活”——怎么修枝、怎么控水肥、怎么防病虫害,掰开了、揉碎了,手把手教给本地农户。从此,永春荒山遇到了来自台湾的“精致农业”,打开了柑橘发展新局面。

叙柑园和农户,不是简单的“你种我收”,苏轩仪搞了个“公司+农户联农带农”的模式,架起了与当地农户一起赚钱的纽带。从起初的手把手教技术,再到创收后的盈利分配,不仅将优质果率从65%提高到95%,还把永春的“春香桔柚”卖到了大城市的高端市场。农户们销路不愁,心也定了。“挂上‘永春叙柑园’的牌子,消费者认,我们脸上也有光。”在当地务农的村民姚文慧说。

从“买卖关系”到“命运共同体”,两岸乡亲同心共同培育“金果”在这里被精心呵护。近日来的台风天,苏轩仪和叙柑园的员工冲在帮农户抢收的第一线,抢收 120 吨柑橘;丰收季为当地农户提供免费采果队,累计帮扶 220 人次。

图片2.png

成箱的柑橘正在被分拣和包装

闽台融合的合作东风,吹来了技术和销路。几年下来,跟着叙柑园干的农户,管理科学了,产量稳了,果子品质优、收入普遍比过去种老品种提高了三、四成。一些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家里种柑收入不错,也回来了。荒山长出了“黄金果”,在叙柑园的助力下,带动农户63户,年均收入达4万元,较传统种植增长35 %;7名外出青年返乡参与柑橘产业。柑园需要人手,采摘、分拣、包装,产季时能吸纳不少周边闲散劳动力,老人、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年吸纳闲散劳动力300人次。山沟沟里飘着柑柚香,也飘着希望。

叙柑园模式破解了“技术落地难、小农对接市场难”两大痛点,为两岸农业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永春样本”,一颗颗金黄的春香桔柚、柚柑,从永春的山野出发,走向四方。(王一鸿 毛巧文 文/图)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