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伯”与他的“莲花梦”
2024-02-03   作者:林丽明 游笑春 杨心亮   来源:福建日报

台湾莲农简福川68岁了,他在大陆18年,一共买过3辆汽车。

最早的一辆是皮卡车,跑了70多万公里后报废。“除了发动机什么都换过了。”他说。

另外两辆,停在简福川在厦门的农场里。两辆车的里程相加,也超过了60万公里。

18年,3辆车,130万公里……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算出了简福川在大陆的状态:每年平均跑7.2万公里。

为何会如此奔波?原来,人称“莲花伯”的简福川,把莲花基地开到了厦门、广东、浙江、江苏、湖北等地。来大陆的这些年里,他常常一个人开着车往返于各个基地,每个月巡回一次,一个来回就有6000公里的车程。

如此勤劳 源于热爱

“我出生于台南,那时周围有许多人种莲花。”简福川说,“从小我就觉得莲花太美了,于是就有了长大以后种莲花的想法。”

30岁时,简福川开始在台湾实施他的莲花梦。奋斗20年后,虽然莲花事业小有成就,但苦于土地资源稀缺,无法大规模种植,他将目光投向大陆。

2006年的一天,简福川在赴大陆考察的飞机上,看到杂志上一篇介绍莲花镇莲花村的文章,惊奇厦门竟有这样一个地方:镇、村、山都以莲花为名,“想必那里种了很多莲花”。

那一年,他怀揣300万元资金,只身来到莲花山下。让他失望的是,到了目的地他才发现,当地无人种植莲花。怎么办?思考再三,他还是留了下来。

“我的祖先是从福建到台湾去的,我们的根在闽南。在莲花镇莲花村莲花山下种莲花,把这里变成名副其实的莲花村,肯定很妙。”简福川说。

如此热爱 所以坚守

从一片荒地,到建起120亩的莲花池,简福川以异于常人的毅力,克服了无数的困难。

沙土并不适合种植莲花,他花了三年多时间改良土地;好莲花需要好水来种植,他花费苦功,引入山泉水;市场销路没打开,他拿着从别的莲花基地赚的钱,补贴在厦门的资金投入;村民不配合,他一次又一次地用心与他们沟通……

“头几年,我天一亮就泡在水里,为了能够尽快把莲花基地建设起来。”简福川说,“一年等,两年盼,三年无希望,四年姑且攒攒看看,第五年眼泪配碗饭,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努力再看看。”

如此坚守 才能成功

漫步在120亩的莲花池畔,记者看到,简福川的基地已经历了岁月的沉淀,600多个品种的莲花,让这里成为周边许多学校的科普教育基地。他的招牌品种九品香水莲,是莲花中最娇贵的,但在厦门培育成功并打开了市场。“九品香水莲茶”“莲花面膜”“莲花香”……这些产品因为坚守品质,受到市场欢迎。

一个更大的计划已经开始了,简福川告诉记者,他正整合自己在全国各地的莲花基地资源,以厦门为核心,打造两岸青年农业科技孵化中心,让更多年轻人通过这个平台,边学习边实践,找到从事莲花产业的方向和方法。

“我喜欢做一件事就坚持、专心地做下去。大陆的农业市场广阔,利好政策多,更给了我长久发展的信心。”简福川说,他的目标,是在中国更多的土地上,开出一朵好莲花。(林丽明 游笑春 杨心亮)

责任编辑: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