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力生态农业 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2025-07-22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6月27日至7月3日,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绿脉振兴”实践队赴宁德市屏南县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深入屏南县四坪村、龙潭村、北墘村、后井村、前汾溪村等村落,围绕生态农业产品购买意愿、经营模式等核心问题,通过走访调研、专题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思政教育的“小课堂”融入社会“大思政”,为当地生态农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3.png

实践队进行土壤采样

在广袤的农田里,实践队采集土壤样品,通过应用样品处理技术、检测分析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系统性地调研了新农人采用生态农业耕种模式前后其土地质量、土地PH值和土地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情况,为土壤做次“全身体检”。这些精准的数据不仅为对比试验提供了科学依据,更将为未来构建生态种养智能感知体系打下基础,让数智赋能生态农业,既“看得到效果”,更“算得清数据”。

图片4.png

实践队成员在北墘村田螺水稻种养基地实地学习

在扎实的土壤数据支撑下,实践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充分发挥所学农林学科专业优势,深入调研堆肥取代化肥、田螺水稻共生种养及生态农业发展等核心问题。此外,实践队运用“三维驱动”发展模式——以贯彻生态农业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与技术突破为核心支撑,以艺术田野为发展路径,进行农业科技推广。该模式深度融合现代生态农业技术与传统农业理念,依托在田埂中由阿土制作的艺术品,为阿土的水稻田螺系统打造“阿土的土”特色品牌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

白天头顶烈日深入农田,细致观察作物长势、记录土壤数据、了解生产实际;夜晚则围坐一起,整理资料、分析问题、研讨解决方案直至深夜,实践队成员们以满腔热忱和扎实行动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实干担当。这种扎根泥土的深度探索,不仅锤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复杂农业问题的本领,更通过青年智慧与新农人经验的碰撞,为优化生态种植技术、提升农田综合效益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创新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青春力量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奔涌。(福建农林大学赴宁德市屏南县生态农业“绿脉振兴”实践队供稿)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