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本色践初心 勇于担当促振兴
——记福建省公安厅民警、龙岩上杭茶地镇翁基村第一书记袁华
2025-08-21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从军营到警营,从警营到田间,变的是制服的颜色,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这是福建省公安厅监管总队三级高级警长、省派龙岩上杭茶地镇翁基村第一书记袁华常挂在嘴边的话。

2024年12月,这位曾在军营锤炼20余载、在警营坚守10余年的“老兵”“老公安”,主动请缨扎根闽西山区,以“归零心态”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半年多来,他用军人的铁肩扛责任、党员的赤诚守初心、民警的严谨护民安,在翁基村的山山水水间,书写着一名“多面手”干部的振兴答卷。

铁肩担“重任”,绘就振兴“作战图”

“退役不褪色,转岗不转志。”这是袁华对自己的要求。初到翁基村时,面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重任,他没有急于“露锋芒”,而是像当年在部队执行侦察任务般,先做“泥腿子”、画“作战图”。

作为第一书记,他第一时间建立“党建体检”机制,带领村“两委”遍访全村163户村民,召开3场座谈会,与党员,村民、退役军人促膝长谈,梳理出支部建设、民生短板、产业薄弱等12类问题清单。“袁书记做事像带兵打仗,标准高、落得实!”村支书李文标感慨。针对村“两委”年龄老化、战斗力不足的问题,他创新“夜谈会+联学联建”机制,利用夜晚时间与党员、村民代表拉家常、谋发展,推动与樟树村、竹马村党支部及白砂工业区结对共建,成功协调解决灌溉渠清理、山洪沟修整、林权证办理等10余件民生难题,用“军令状”般的执行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图片1.png

在推动产业发展这一“硬仗”中,他的“军人作风”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引进竹荪产业,他带着村干部分赴浙江、上杭工业区考察企业,白天蹲在菇棚学技术、记数据,晚上挑灯整理合作协议,仅用1个月就与中电建、大唐电力等企业达成3000万元投资意向;为解决土地流转难题,他带头逐户走访,用“部队做思想工作”的耐心解释政策,最终实现100%土地签约,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袁书记来了,我们村的发展就像部队冲锋号吹响了一样,有方向、有劲头!”村民李大爷竖起大拇指。

红心铸“引擎”,激活发展“源动力”

“农村要发展,关键看支部。”作为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袁华始终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先手棋”。他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建立“党员E家”学习群,推行“直播党课”,让流动党员“云端参会”;组织“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农村党员怎么做”座谈,邀请全国劳模陈进周分享扎根农村创业的故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激活理论学习“神经末梢”。在他的带动下,村党支部从“软弱涣散”变身“战斗堡垒”。

图片2.png

“党建不是空口号,要串起产业链、带富老百姓。”袁华紧扣“党建引领产业”主线,提出“光伏现代农业+农文旅融合”双轮驱动模式。为推动“烧架花”非遗文化转化为经济价值,他带着村干部赴浙江乡投集团对接,策划开发非遗研学线路;为破解食用菌产业发展瓶颈,他率队赴古田县考察3天,走访食用菌交易市场、菌业研究院、光伏菇棚基地,带回“农光互补”“菌旅融合”等先进经验,推动村里与台资企业大地生机签订香菇保底收购协议,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20万元。“袁书记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我们看到了‘红色引擎’的强劲动力!”村党员代表李顺芹说。

真心护“民安”,织密民生“幸福网”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的‘头等大事’。”从军营走出来的袁华,始终保持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朴素情怀。驻村第一天,他就把“民情日记”记得满满当当:村里春节水不够用,供电线路老化、村口缺少候车亭……半年多来,他协调打机井1口、调整供电线路300米、新建港湾式候车亭1座,修整山洪沟500米、清理灌溉渠2500米,用“马上就办”的作风兑现了“做老实人,办实事”的承诺。

图片3.png

针对村内红菇资源丰富但采摘无序的问题,他发挥“公安民警”擅长统筹协调的优势,组织村民代表、林业专家开会研讨,制定《红菇采摘村规民约》,引入“积分制”管理,将规范采摘与集体分红挂钩,预计红菇年产值从80万元跃升至400万元。“袁书记懂政策、讲规矩,跟着他干,我们放心!”红菇合作社负责人廖大姐笑着说。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他发扬的严谨胆大心细的作风,联合镇派出所开展“四零”行动(零酒驾、零赌博、零毒品、零诈骗),利用“烧架花”民俗活动、春节等节点,组织反诈宣传、禁毒讲座,发放资料5000余份,实现赌博、诈骗等问题“清零”。“现在村里打牌的少了,跳舞的多了;吵架的少了,帮忙的多了,袁书记一来,风气大变样!”村民袁女士感慨道。

温情育“新苗”,点亮振兴“未来光”

“乡村振兴,人才是根。”袁华深知“扶智”的重要性。他推动“翁基村教育基金”发展壮大,2024年底为1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助学金2.3万元,为12名考上大学、中学的学生颁发奖学金3万余元,其中邱至成同学考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为全村骄傲。他创新“周末公益课堂”,组织获奖大学生返乡辅导村童,让“知识反哺”成为乡村新风景。

图片4.png

“不仅要让孩子们有学上,更要让他们有出路。”袁华积极对接龙岩市政协、上杭工业园区,开展“问计乡贤”活动,推动企业与村党支部共建“劳动实践基地”;设立“创客沙龙”,邀请农业专家、电商达人授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已有10余名青年报名参加职业培训,“留在村里发展”的声音越来越响。“袁书记说,翁基的未来在孩子身上,我们要给孩子们种下希望的种子!”

真情敬“最可爱的人”,共谱军民“鱼水情”

作为退役军人,袁华始终将“尊军崇军”融入血脉。2025年春节期间,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逐户走访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为他们送去春联、年货,详细了解生产生活困难;利用“八一”建军节契机,精心策划“军民同心感党恩·砥砺奋进新征程”双拥座谈会,设计“送一份礼物、发一个红包、组织一次座谈、送一份祝福、寄一份愿望”的“五个一”暖心活动。

图片5.png

座谈会上,他为17名退役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送上定制礼包,发放慰问金,并动情地说:“我曾是军人,深知军人的奉献。你们在部队保家卫国,回到家乡建设翁基,是最可爱的人!”参战老兵李芹春深情回忆军旅岁月,现役军人家属李庆生分享支持国防的故事,现场军歌嘹亮、暖意融融。“袁书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当过兵的人,永远有人惦记!”现役军人家属李阿姨说。

驻村以来,袁华定期走访退役军人家庭,帮助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困难;他主动联系“退役军人服务站”,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军人是最珍贵的财富,我要让他们在翁基村有尊严、有归属感!”袁华说。

从警营到田间,从民警到村官,袁华用半年多的坚守,让翁基村的山更青、水更绿、人更富。如今的翁基村,光伏菇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烧架花”非遗研学线路初具雏形,孩子们的笑声在文化会客厅回荡,退役军人的荣誉墙上熠熠生辉……正如他在驻村汇报中所说:“我将始终保持军人‘冲锋姿态’、党员‘赤诚本色’、民警‘为民情怀’,在乡村振兴一线继续书写‘功成必定有我’的答卷!”(吴灿红、胡菊英)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