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社区推动豆干产业发展,我跟着合作社一起做豆干,去年光靠这手艺就收入了好几万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东寮社区村民陈大哥端着刚出炉的豆干,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东寮豆干是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东寮社区的地方特色美食,其历史可追溯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近174年的手工技艺。依托当地白云飞山下的优质山泉和临山充足的柴草资源,产出的豆干肉质细嫩、韧而不硬,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悠长的豆香深受市场青睐。
像陈大哥这样依靠豆干手艺致富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据了解,在新圩镇东寮社区,有超过50%的村民从事豆干生产工作。截至目前,社区内已有24家专业作坊,带动居民就业264人,年产值规模近2000万元。小小的豆干,正成为东寮社区激活传统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引擎”,让“家庭小作坊”变身“致富大产业”,成为村民家门口的“聚宝盆”。
东寮豆干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端稳“就业碗”
东寮豆干虽历史悠久,却长期受困于家庭作坊模式,存在规模小、产能低、政策扶持不足、市场竞争力弱、环保隐患突出等问题。
有条清晰的时间脉络记录着东寮豆干的华丽转身。
2018年,在市场监管部门与社区居委会推动下,福建省厦门市首个豆干小作坊联盟在东寮成立,初步整合零散产能;2020年,推动“东寮豆干”申报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引入现代化生产标准,首批6家联盟成员单位先后完成设备升级改造;2023年,东寮社区党委进一步提出“1235振兴计划”,以“党建+乡村振兴”为引领,明确五年内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全国化推广的阶梯目标;2024年,东寮社区成功入选厦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名录;2025年,翔安东寮豆干荣获厦门市“鹭品”标识授权,东寮豆干正从地方特产升级为品质消费新选择。
注册集体商标、成立产业协会、引入乡贤资本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这条从分散经营到集群发展、从传统工艺到规模生产的转型之路,实现资金、技术、理念的深度融合,书写着东寮社区的变革之路。
这一系列变革的背后,离不开党建引领下的机制创新。当地创新采用“党委引领+特色产业+农户参与”模式,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纽带,推动村民成为产业链股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通过建设标准化工厂、集中整合24家小作坊、开发“豆干郎”IP与文化童谣、推出联名金融产品等举措,实现生产规模化、品牌文创化、营销跨界化。同时,以豆干产业为核心延伸产业链,规模化种植大豆、开发“十二道豆宴”餐厅、串联生态园与瓦窑公园形成研学旅游线路,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这种全链条参与模式不仅提升村民归属感,更激活产业内生动力,赋能乡村振兴。
小朋友手把手感受东寮豆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壮大豆干产业,一方面建设标准化工厂,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延伸产业链,开发休闲豆制品、文创产品等,提升附加值。同时,探索‘豆干+文旅’模式,打造豆干制作体验工坊,让豆干香飘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东寮社区党委书记对豆干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如今的东寮社区,小小的豆干不仅酿出了醇香的滋味,更酿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描绘出一幅“户户有技艺、家家能增收”的美好画卷。(厦门市同安区东寮社区居民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