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服务乡村、奉献基层”的号召,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团委联合楼栋党支部于6月25日至30日组织多支实践团队,深入莆田各地乡村,开展了以“三下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后塘深耕——非遗古建焕新生
为探寻非遗传承与古建保护的创新路径,莆田学院“青颜悦农”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后塘村进行实地调研。在非遗传承方面,团队走访了天桂桂圆现代产业园,深入探秘桂圆干传统烘焙技艺,并与企业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建立起校企协同的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在古建保护领域,土木学子走访村中建筑,运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专业设备,对昭灵宫及周边古建筑群进行精准测绘,形成了完整的三维测绘图,为古建筑修缮保护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不仅如此,团队深入考察了龟山寺唐代真身宝像建筑群的保护现状,积极提出创新性保护方案,实现了当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统一。
图为考察昭灵寺现场
后黄寻忆——红旅融合绘新篇
为响应团中央号召,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红途寻忆·后黄探行”乡村振兴实践队赴莆田市荔城区后黄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伊始,队员们实地考察龙眼枇杷种植园、民国往事馆等文旅地标,深刻感受到旅游业对乡村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带动作用。在红色记忆博物馆与党员政治生活馆中,队员们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用行动担当赓续了红色血脉。此外,团队结合专业优势开展规划工作坊,围绕古建保护、文旅融合等议题,提出了多项创新建议,展现了土木学子在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向毛主席敬礼
官庄献策——芦荟产业启新程
在涵江区官庄村黄家荟芦荟种植基地,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砺行青蘅”实践队聚焦芦荟产业升级,通过实地考察,对基地观光路线进行了科学规划,设计了以芦荟科普和特色产品为核心的宣传海报与标语,并完成了以“展示+体验+消费”产业生态为目标的展厅规划设计工作,为提升芦荟产业品牌形象与文旅价值提供了新思路。黄家荟芦荟种植基地负责人黄向阳与黄杰荟对实践队的设计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表示,高校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增添了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黄向阳先生交流设计方案
梅洋踏歌——茶韵廉风谱新声
青春步履伴随炎炎夏风,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莆韵创产”实践队奔赴涵江区萩芦镇梅洋村,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实践队参观了江春霖故居,感悟到其中的廉政文化。同时,实践队立足青年视角,创新了廉政文化传播形式,通过制作廉政书签、开展红歌竞猜等互动活动,使清廉文化深入人心。此外,他们亲身体验了古法制茶工艺,并拍摄制茶流程短视频,助力宣传梅洋高山茶,为茶厂拓宽销售渠道注入了新动能。此次活动,是“莆韵创产”实践队与村干部共谋发展,用“五彩”画笔绘就梅洋村振兴图景的生动注脚。
图为实践队出发前的合照
此次活动是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青年团队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产业升级,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响应了国家对青年学子扎根乡村建设的号召,更为乡村带来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文化活力,充分展现了青年在乡村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青颜悦农”实践队员们大合照现场
展望未来,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拓展校企合作与校地协同的广度与深度,推动更多学科智慧融入乡村振兴实践,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持续而澎湃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