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节约、集约使用林地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林业+瓷器”实现效益叠加
穿行在德化县城,不论是瓷都大道,还是浔北路,处处树木苍翠。华灯初上,漫步在雨后的公园,颇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就开始着力解决‘林瓷矛盾’,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4%。”德化县副县长苏锡培说。
“德化被誉为世界陶瓷之都,是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陶瓷撑起了全县经济的半壁江山。”德化县林业局主任科员黄志森介绍说,“然而,作为制作陶瓷主燃料的木材也被大量消耗,烧一吨陶瓷要烧掉一吨木材。20世纪70年代末,全县陶瓷产值不过亿元,而年消耗木材却高达10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是儿孙饭,决不能寅吃卯粮。
针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现实矛盾,20世纪80年代初,德化县委、县政府提出“以能源革命实现生产变革”。30余年来,先后开展了以电代柴、天然气烧瓷、微波烧瓷3次能源革命,成为我国首个无黑烟污染的陶瓷产区,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三赢”发展道路,并先后荣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国家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示范”等称号。
陶瓷生产不再消耗森林资源,借助陶瓷,森林获得了更大的经济价值。
冠林竹木家用品有限公司主营木竹筷子搭配德化瓷器的餐具,使两者相映生辉。目前,公司依托上市公司冠福家用的瓷器销售网络,不仅将冠林竹木的销售网络拓展到全国,产品还远销欧美。
“县里还推出了‘旅游+瓷器’发展战略,现在森林旅游业也风生水起。”德化县林业局产业股股长林启灵介绍。目前,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依托,开发的登山、漂流、探险等一系列项目备受游客欢迎,形成了林瓷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占补平衡破解用地难题
福建山多地少,如何既满足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又确保林地面积不减少?福建给出的答案是:占补平衡,通过“占一补一”方式,确保林地资源动态平衡、适度增长。
2014年,福建成为全国唯一开展林地占补平衡试点的省份,试点范围包括漳州全市和永安、尤溪、晋江、德化4个县(市)。省政府印发了工作方案,要求试点地区不仅实现林地占补平衡,还要优化林地保护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
晋江寸土寸金,2016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五位。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建设用地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晋江坚守占补平衡、先补后占、突出重点、动态管理、群众自愿五大原则,创造了林地占补平衡的‘晋江模式’。”晋江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姚培森介绍说。
4年前,八仙山是一座荒山,如今成了森林公园。晋江被纳入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后,经测算,在试点的3年间,晋江将占用征收林地1.25万亩。于是,市政府决定将八仙山绿化起来,纳入林地储备库备用。与八仙山一起纳入储备库的还有小流域绿化、公路两侧绿化带等共1.52万亩。姚培森说:“除了测算的1.25万亩林地可为经济建设让步,同时还有2700亩林地可支持经济发展征用。”
尤溪县也实行“先补后占”。自2014年列入试点,至2016年10月,全县补充林地2.5万亩,而用于建设征用林地仅4170亩,远少于增加的补充林地面积。
福建开展林地占补平衡试点以来,试点县(市、区)已达19个,各地建立补充林地储备库,确保使用林地规模小于补充林地规模,稳定了全省林地保有量。
截至2016年底,福建试点单位共确认补充林地17.6万亩,经公示、确认后发放林权证面积13.7万亩。同期,共审核使用林地5.4万亩,补充林地面积比使用林地面积多12.2万亩,实现了林地总量不下滑、森林面积不减少、覆盖率不降低的目标。
多措并举守护生态资源
破除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障碍、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福建不断创新生态资源保护方式。永安市成立的金盾森林资源管护有限公司,就被誉为林海中的一支“奇兵”。
金盾公司董事长林伟介绍说,公司下辖森林资源巡防大队和森林消防大队两支专业队伍,管护林地面积223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81%(不含竹林),是一家专业化的森林资源管护公司。
“仅靠人工护林,这么大的面积还真有点吃不消。”林伟表示,公司积极探索无人机技术的运用,将无人机与指挥中心平台连接,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森林资源动态、林区自然灾害和森林火场实时情况,还能高空投掷灭火弹和水带。
林伟表示,公司已熟练掌握了森林消防专用无人机产品设备、软件平台系统的研发和组装,并有信心建成全省森林消防无人机应用培训基地。
据统计,2016年福建共发生森林火灾29起,受害面积3316亩,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2%。,同比分别下降74.6%和84.4%,为198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成绩。
林业有害生物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福建启动武夷山、梅花山等18个重点生态区位防御工程,落实政府、林业部门“双线”责任,厦漳泉、福州与宁德、三明与南平以及闽浙两省先后签署了联防联控协议。日前出台的《福建省2017-2019年松材线虫病防治总体方案》明确,福建3年内将实施采伐改造松林26万亩。
近年来,“清网行动”“绿盾检疫执法行动”“双随机抽查”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已成为资源保护的“防护网”。2016年,全省林业行政案件发生总数同比下降16.02%,非法收购和运输木材案件同比下降22.7%。
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正日益显现政策威力,既保住了森林资源,也保护了林农利益。2015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启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两年来,共确定永安、沙县等14个县(市、区)为省级试点县,省级财政共投入1亿多元,全省以赎买、租赁、置换、改造提升等方式累计完成10.3万亩。今年,福建将继续开展试点,争取在2017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福建省林业厅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福建将在全省主体功能区和国土生态安全战略框架下,着力构建以“一屏二廊三线多点”为主体的生态空间格局。其中,“一屏”指沿海防护林体系屏障的保护与修复;“二廊”指闽西北武夷山脉-闽西玳瑁山脉和闽东鹫峰山-闽中戴云山-闽南博平岭山脉生物廊道的建设与保护;“三线”指江河沿线、道路沿线、环城沿线、“六江两溪”(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龙江、敖江、木兰溪、交溪)干流、一级支流、高速公路、铁路、国省干道的两侧,环城市及城市周边一重山重要区域的生态治理与修复;“多点”指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点)、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点水土流失区、重要水库周边一重山等生态安全点和重点区位的生态保护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