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区共有107条内河,分属白马河、晋安河、磨洋河、光明港、新店片、南台岛等六大水系,总长244公里,水域面积10.0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为227.2平方公里,水面率为4.44%。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系治理工作,特别是去年9月份以来,更是把水系治理列入德政工程、民生工程,作为新一届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着力加以推进。
一、 创新理念
我市城区水系治理工作,突出了“整体、综合、系统、生态” 的治水理念,一是整体。整体考虑整个城区的水系布局、流向、流量、密度,每个区域的标高以及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的关系,结合自然历史、地形地理地貌地势,江河湖泊及水库的蓄水量,做到整体治理、辩证治理。二是综合。内涝、水体黑臭、源头控污、水系周边环境整治四位一体、同步推进,治理措施叠加,立体应用,交叉推进,形成综合的措施体系。三是系统。近期与中远期结合;治标治本相结合,用治标为治本来赢得时间,最终实现标本兼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统一综合管理调度中心,实现湖、库、闸、站、河联调联排。四是生态。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串联建筑、道路、绿化、内河、湖体等环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生态海绵城市。通过理念创新,实现了“三大转变”,即从单一的治理思维向整体修复、系统治理的转变,从单纯的工程措施向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转变,从资金的分散安排向整合使用集中发力的转变。
二、主攻内涝
一是点上“吸纳”。实施“五湖二池三园”蓄滞水体工程。改造新建“五湖”(井店湖、桂后溪湖、义井湖、温泉公园湖体、晋安湖);新建改造“二池”(斗门地下调蓄水、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地下调蓄池);新建“三园”(洋下海绵公园、八一水库下游雨洪公园、斗顶水库下游雨洪公园)。“五湖二池三园”工程估算投资10.1亿元(不含征地费用和两个雨洪公园建设费用),全部建成后,增加调蓄库容159万立方,大大提升城区蓄滞能力。
二是线上“快排”。
1.高水高排,改善内河水质。实施江北城区高水高排(即江北城区山洪防治及生态补水工程),将山洪拦蓄后通过隧洞直排闽江,大幅削减进入城区的山洪,实现外水外排;平时引闽江水进入城区,改善内河水质。
2.扩河畅排,创新治理技术。通过实施晋安河、光明港、光明港一支河等主通道的清淤、清障、挖深、局部卡口拓宽等工程,扩大过水断面,增大过流能力,降低内河涝水位,减少淹没时间、缩短超标涝水淹没时间。
三、明确目标
通过治水理念转变提升、体制机制创新、治理措施创新、治理技术创新,对水系进行整体、系统、科学的治理,实现到2020年底,中心城区(四城区)内河“水清、河畅、安全、生态”的总体目标。
根据这一总体目标,采用分阶段实施,即:
近期目标(2017年):江北城区增加排涝能力264万立方米;建设3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四城区42条河道水体黑臭基本消除;完成23条河道沿河21片旧屋区拆迁。
中期目标(2018年):江北城区增加排涝能力527万立方米;建设6座补水、景观闸站,4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消除四城区河道黑臭水体;完成4条河道沿河4片旧屋区拆迁。
远期目标(2020年):完成江北城区山洪防治与生态补水工程,全面提升主城区排涝能力,大部分区域达到20年一遇标准;全面建成并投用地下雨、污水管网信息化平台,四城区河道基本消除裂V类水体;基本解决区域面源污染问题;完成7条河道沿河10片旧屋区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