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资源丰富的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6%、居全国首位。在福建,林农手中有金融价值的抵押物主要是林权,所以怎样盘活林权是带动山区、老区发展,让金融之水流向林区是需要重点思考的。
持续创新林业金融,让“静资产”变“活资金”。为充分盘活林业资源,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创新林权抵押贷款,并创新组建林权收储机构,发展林权按揭贷款,林业金融规模和模式全国领先。
在福建辖内的金融机构中,《农村金融时报》了解到,近年来,福建农信积极践行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的部署,从惠农、富农以及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症结、精准施策,在林业金融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日前,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福建省联社主任张镇雄介绍了福建农信在林业金融创新上的几种主要模式。
免抵押免担保“惠林卡”
“造林初期往往是林农最需要资金的阶段,这段时间林农没有林权资产可以抵押,资金非常难筹到。”张镇雄介绍,针对林农前期造林阶段融资难的问题, 福建农信主动对接,推出了免抵押免担保的“惠林卡”模式。
据了解,在这种模式下,林农只要拿到身份证、结婚证、林地承包证这三证就能到福建农信办理贷款,期限5年,循环使用,而且利率比较优惠。张镇雄说:“我们力争做到在林农造林初期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及时给予支持。”
在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县,有一位村民看到林下经济发展的前景,想承包林下种果却找不到钱,武平农信社了解到情况后,给他办了“惠林卡”,一天时间他就拿到了20万,他用这个资金一边种水果,一边发展林下经济,逐步建成了“四季果园”,家庭生活蒸蒸日上。“现在他每提到农信社办理的‘惠林卡’都赞不绝口,一直感谢国家的政策好,农信社的服务好。”张镇雄说。
由政府收储的“福林贷”
张镇雄还表示,林业金融方面存在很多政策性的因素。首先就是林业评估专业性很强,流转变现政策性风险大。“林农往往守着青山却告贷无门,虽然有一大片林权,但是流转、评估比较难,抵押贷款也非常难。”
针对林业成林以后林权抵押评估难、流转收储难的问题,福建农信创新思路,在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三明市,推出了林权间接抵押、可由政府收储的“福林贷”模式。
据张镇雄介绍,该模式由众多林农出资成立合作社并设立担保基金,为林农提供担保,林农再把林权作为反担保给合作社,对林权实行免评估,并在林业部门统一备案。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一旦贷款形成不良,可由政府林权收储中心进行统一收储,把林权直接抵押变为间接的抵押,变林木抵债为政府收储。该模式破解了林权评估、抵押、流转和收储难的问题。”张镇雄说,从今年年初开始推出,就广泛的受到林农的欢迎。
张镇雄还举例说明:“三明市有个饱饭坑村,林业资源特别丰富,但是因为受到林权评估、流转两大难题影响,授信覆盖面比较低。三明农商银行推出‘福林贷’后,仅半年时间,该村授信覆盖面从不到10%提高到50%以上。”
据悉,今年8月,福建省金融办还专门召开了“福林贷”现场推介会,仅3个月时间,福建农信就授信了3.39亿元,惠及3837户林农,推动成立了300多个村级林业担保基金和专业的合作社。
超长期限的按揭贷款模式
苗木成长期快的要7-8年,慢的需要20-30年。一般来说,银行贷款期限是1-3年,很难跟林业生命周期匹配。
针对贷款期限与林木生命周期不匹配问题,张镇雄告诉,福建农信大胆创新,推出了“林权抵押按揭贷款”模式,最长贷款期限可达30年,同时委托专业的托管公司对抵押林权进行管护,配套政策性的林业保险,对森林火灾、病虫害等自然风险进行转移,出现不良时由林权收储公司负责收储,破解了期限不匹配的难题。
据张镇雄介绍,在福建三明大田县,有家森展林业有限公司,业务规模在当地颇有影响力,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养护资金,原先主要依靠社会融资和银行短期贷款来满足,筹资和转贷成本高。当地农信社了解这个企业的难处后,与中闽林权收储公司合作,向其发放了125万元、期限20年的“林权抵押按揭贷款”,有效满足该企业长期的造林、抚育资金需求。
“这仅仅是福建农信林业金融服务创新的一个缩影。多年来,福建农信在林业金融方面持续发力,林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和林农贷款投放长期保持‘三个全省第一’。”张镇雄说,“下阶段,福建农信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三大主力军作用,为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