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福建 打好“组合拳” 实现河长治
2018-06-25   来源: 福建省水利厅

立区域河长1326名、流域河长3647名,聘请村级河道专管员13231名,覆盖14338个村,设立省、市、县、乡河长办1182个,区域流域结合、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管河架构日益完善……2014年以来,福建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认真打好“组合拳”,流域生态明显改善,河流水质持续向好,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河长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建立河长制过程中,福建省坚持区域和流域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河长管河新体系。坚持党政同责、流域统筹,在设立区域河长的同时设立流域河长,并将河长制组织体系延伸到村,河长制办公室延伸到乡。各级河长办实行集中办公、实体运作、联席会商、联合作战,并建立河长制工作三级督导检查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约谈问责。同时,福建省充分应用立法权,衔接司法权,集中执法权,实现依法治河、铁腕护河。省人大颁布《福建省水资源条例》,明确了河长制工作任务和河长职责,为河长依法管河治河提供了法律依据;出台《加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无缝衔接意见》,设立驻省河长办检察联络室,部分市县成立了河长制司法保护工作站、河长制生态环境审判巡回法庭(点)等,为河长履职提供了司法保障。部分地区配置了“河道警长”,成立了生态警察中队,部分市县集中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权,探索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或大队,借助执法力改善河湖生态。

在管养机制上,福建省打出“巡查﹢养护”组合拳。在河长巡河的同时,采取“县聘用、乡管理、村监督”方式,招聘村级河道专管员,专人巡查河道。试行河道管养分离,通过购买服务,委托有资质的保洁公司对河道进行专业管护。省级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行以奖代补,市级相应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助,县区将河湖管护经费和河道专管员的劳务报酬、业务培训、设备购置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福建省立足区域流域实际,通过政府社会两手发力,坚持一河一策全域治理,突出重点,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点上抓“三清”、线上抓“三江”、面上抓“六治”,着力解决河流保护管理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共清理河道违章建筑、弃土弃渣、洗砂制砂、餐饮娱乐场所2129处,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清理86条、完工82条,整治小流域60条,治理河长1126公里,关闭、拆除禁养区养殖场(户)1.23万家,关闭、改造可养区养殖场(户)1.47万家,清退养殖网箱1.1万口、养殖面积40余万平方米。

在坚持传统模式治理河流的同时,福建省采以“天眼﹢地网”的措施,开启科技治理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无人机等高新技术,通过天巡地查、人防技控,形成政府与公众合力、线上与线下互动、实地与远程联动的监测预警格局。开发福建省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上线河长App、河道专管员App等,分级建立“河长在行动”微信群,对河长制工作进行可视化、自动化、适时化的全过程监管。利用无人机巡河,运用人机结合模式,实现巡河河段全覆盖、无盲区。优化整合河湖生态监测网络,科学设置监测点,实现市县乡水质交接断面实现监测全覆盖。此外,福建省还发动党员带群众、团员带青年、企业带员工、妇女带儿童,打造“群团﹢个体”的全民爱河新平台。促进全民参与,变“政府治水”为“全民治水”,形成政府河长﹢企业河长﹢群众河长“三长共治”局面。据统计,省河长办联合团省委、省学联创新开展“河小禹”专项行动,依托全省67所大中专院校,组建110支“河小禹”社会实践队,共组织1 360名学生深入84个县(市、区)参与河长制工作。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