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林俞坤:当“村官” 谋“村政”
2018-06-25   作者:方芳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中国福建三农网建瓯6月25日讯(方芳) 林俞坤,第五批省派建瓯市南雅镇梅村村第一书记,驻村仅仅半年,村民就对这位省里来的“村官”赞不绝口。强化班子抓党建、扑下身子强民生、找准路子谋发展,当"村官"、谋"村政",在他的努力下,梅村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步前进。

2017年12月的一天,林俞坤书记接到组织通知,要到闽北的一个贫困村去下派驻村。当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有稍许的担忧,但更多的是激动。对于这份陌生的工作,自己能否胜任?面对农民的期盼,自己如何带领他们脱贫致富?这些担忧最终都被他的“初心”所溶解。

“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林俞坤把这九个字牢记心头,带到村里。在驻村的第一个星期,他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仔细琢磨农村发展的“病症”,针对问题找对策。

微信图片_20180625215739.jpg

强化班子抓党建

针对农村基层党建存在问题,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他,格外重视。从台账入手,他带领“两委”干部主动到镇里学习,结合村里实际,将“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等内页台账精细化管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舞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从派出单位——福建省文化厅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争取到30000元投入党的宣传阵地建设,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村级组织场所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的一项基层性工作,他从省文化厅争取20万元专项投入村部修缮使用。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近20万元,用于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并邀请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师生免费提供设计服务。去年年末,为了让村里的困难群众过上一个好年,他从省文化厅和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争取慰问金50000多元,对全村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困难老党员等逐一走访慰问,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微信图片_20180625215726.jpg

扑下身子强民生

饮水、消防、村道、市场、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改进提高,是关乎农村宜居的民生事业。雨季时,他发现很多村民家中的饮用水颜色发黄,他着急了。他与“两委”干部连夜会商后,采取村民小组自筹资金和村部补助经费的形式,逐步解决8个自然村生活饮水的水源保护和质、量保障问题,目前各自然村均已启动勘察设计。梅村村木质结构房子居多,消防安全存在隐患,他走遍每个自然村,做了一遍摸底调查后,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争取20000元建设完善微型消防站,并对8个自然村木质结构房子较多的地方修建消防蓄水池,每个自然村布设10个消防灭火器。

为了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农民们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他带领福建艺术职业学院40多名师生,为南雅镇桃花旅游节奉献了一场高水平的演出;争取省杂技团“高雅艺术进乡村”项目,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欣赏到60多位演职人员带来的精彩表演;采取村民自筹和村部投入相结合的模式,拟在8个自然村分别修建或改建村民公共文化活动场馆(带有公共厕所),重点建设好徐墩和吴墩两个自然村之间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更好地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活动场所,目前均已进入设计阶段。

农村的贫穷与文化教育的落后有很大的关系,关心好、培养好下一代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他积极争取到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和福建经济学校为南雅中学捐赠价值5万元的图书;推动福能集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将梅村小学作为该公司党建活动基地,公司党员慷慨解囊,2018年6月20日到梅村小学捐赠了50套课桌椅、6张讲台,给15个贫困生购买了每份价值200多元的书包等文具用品,逐步改善办学基础条件,扶持贫困家庭孩子完成学业,营造人人尊师重教、家家鼓励上学的氛围。加上公路硬化、垃圾治理、市场重修等工作,他来村里的半年,比过去三年村里做的事情都多,干部群众对这位“村官”无一不是称颂有加。

找准路子谋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林、竹海、茶园、葡萄、柑橘可谓是梅村村“五宝”,也是梅村村支柱特色产业,但滞后的基础设施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热情和生产效率,农民对改进和提升农业基础设施要求强烈。所谓“要致富,先修路”,他多次到省交通厅规划处协调,力争将南雅到后塘的13多公里农村公路,从四级公路提高至三级公路,项目一旦落地,将打破梅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搞好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村财收入是扶贫村的痛点和难点,只有村财壮大,村才能提供好各种公共服务,基层群众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原有农业产品合作社基础上,他引入高校、企业等,搭建起三个平台,分别是线上的“高校创新创业团队(福建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合作社+农户”、线下的“餐饮连锁企业和物业管理连锁企业+合作社+农户”、线上线下都有的“品牌运营商+合作社+农户”,从促进巨峰葡萄的流通销售入手,逐步探索构建线上线下平台,让梅村村特色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翅膀,分享信息化红利,该项目将有产业(葡萄、茶叶、笋竹、柑橘等)的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捆绑帮助对象,预期所得集体收入将大部分用于帮助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里的公益事业。

微信图片_20180625215734.jpg

他用务实的工作作风感染着身边的干部群众,辛苦的付出,终会收获累累硕果。如今,梅村村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集体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梅村村,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面、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

责任编辑:刘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