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建立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2018-07-17   作者:苏诗苗   来源:三明日报

7月以来,夏粮生产进入关键期。三明市各地粮食生产部门和农户加强田间管理,以保证今年夏粮丰收。作为全省主要商品粮主产区,全省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和全国杂交水稻种子优势产区,目前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产量均占全省的90%以上。三明市因地制宜,建立粮食生产长效机制,为区域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明市注重保护耕地地力,及时足额拨付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资金1.78亿元。全面落实粮食产能区、粮食生产专项、制种大县、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田水利、粮食应急保障等市级补助资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面积今年较上年增加36.08万亩,增幅20.5%,耕地质量提升0.111个等级,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到位率98.25%。

全市去年以来完成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投资5162万元,占中央投资计划95.5%,市本级财政资金800万元,竣工验收备案入库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5.18万亩。

我市是全省首个实现所有县级落实成品储备的设区市,储备粮轮换年计划3.74万吨、储备油轮换年计划1000吨全面完成,推进粮食绿色仓储,加强日常管理,提升储备粮油管理水平。在全省率先开展种粮农户资源普查,摸清粮农底数,按种粮面积、产量、商品量签订订单计划,增强履约执行率,我市启动全省唯一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兜住“种粮卖得出”底线。

树立“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理念,指导培育建宁和泰宁稻谷种业跨区域集团化、沙县农业专业合作社、永安和泰宁粮食深加工等新型市场主体,有序有效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加快全市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大胆探索入选厦门金砖会晤的宁化“河龙贡米”品牌稻谷储备订单粮食收购试点,依质定价,优质优价,实现了种粮农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公司、品牌粮食经营企业、区域特色稻谷发展多赢。并推动“互联网+粮食”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市县中心粮库的智能化建设,发展宁化闽赣边界(三明)粮食电子商务等。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