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跟着河长们巡河,直观感受河长们的整治行动,也看到普通人对生态认识的细微变化以及生态意识的点点提升。通过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河长制工作格局,漳州市一些河湖基本消除黑臭脏现象,一些河湖水质明显提升,河畅、水清、岸绿的景象开始显现。
水资源质量的恶化,主要人祸所致,垃圾乱倒、污水乱排、过度开发等等,不一而足。污染的源头在人,也需要人去治理与改善。通过河长、河道专管员、媒体等诸多载体,漳州人民进一步认识河流、溪水,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水资源的“保护神”。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和我们的今天息息相关,与我们的明天紧紧相连。构建人人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从“河长制”到“全员治”,唯有此,才能让“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绝迹,推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进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兴”。
本报全媒体 苏益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