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丰收时节》 作者:杨晓梅
东南网3月25日讯 (福建日报 李珂)当宁夏的非遗项目——农民画与福建漆画艺术相遇,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2月28日至3月1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支持,福建省美术馆、艺术馆和宁夏文化馆、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等主办的“材料与图式——2019福建漆画全国巡回展”宁夏站在银川成功举办。本次展出的100多件漆画作品,呈现出福建漆画的多元艺术面貌,是福建当代漆画艺术在宁夏的第一次整体展现。其中,宁夏6位农民画传承人创作的8幅农民漆画作品同时展出,十分引人关注。
“这些洋溢着泥土芬芳的农民漆画作品,因着漆工艺和农民画技艺的结合,悄然托起一个全新的文化符号。”绚丽多彩的农民画与古朴厚重的大漆相结合,使浓得化不开的乡土情绪获得一种全新的气象,让人耳目一新,引得前往的专家、市民连连惊叹。
精准对接融合 惊艳亮相塞上
农民漆画是农民画和漆艺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合的创新艺术,诞生仅仅两年多,就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2016年,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响应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把已实施12年的“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对准遇到困境的农民画群体,启动“福建农民漆画创新工程”,尝试用漆画技艺来呈现农民画,从材质、技巧等各个方面整体提升农民画的品质。
作为对口帮扶协作地区,这项工程启动不久就把学员范围拓展到宁夏,2016年11月,由省文化厅指导,福建省艺术馆、宁夏文化馆主办的闽宁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在福州举办。实验班从艺术融合和精准扶贫的角度,让宁夏非遗项目农民画进入漆语境,以漆艺导师带班制的形式,将漆艺技法实验性地融入农民画,牵手传统农民画与现代漆画“联姻”。通过跨区域对接、跨领域融合,改变了以往简单的帮扶形式,实现农民画到农民漆画的创新转型,有效提升农民画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探索出精准扶贫、非遗传承和艺术创新相结合的福建艺术扶贫新模式。
来自宁夏的杨晓梅、韩晓莉、吕具生、田坤等6名农民画学员经过40天的培训,跨界成为农民漆画创作者。他们以宁夏地区风土人情为内容,创作出了鲜活、质朴、动人的漆画作品。
此次展览中的8件农民漆画,就是几位闽宁班学员的作品。它们被福建省艺术馆收藏,此次是首次在宁夏展出。
学员杨晓梅此次展出3幅作品,均以宁夏农民日常生活、劳作为主题。“我原本只是一个做着画家梦想的放羊人,无法想象自己会被选派至福建学习漆画技艺,更没想到我的漆画作品有幸走出国门。”杨晓梅此前是一位宁夏本土农民画艺术家,学习漆画技艺一年之后,她的作品《丰收时节》就出现在了2017年的哈萨克斯坦世博会上。
回想参加40天的闽宁班培训,学员田坤说:“非常充实。”他说,当初由于对大漆不熟悉,还闹过情绪,漆艺的繁琐工序,比起画农民画要更辛苦,但克服困难后,热爱上了漆画。他表示,目前,在宁夏大多数人对农民漆画还陌生,开发农民漆画文创衍生产品,推广农民漆画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身边的人,也让下一代人了解到漆画。”他说。
② 《油香》 作者:杨玉英
搭台挖掘价值 传播中华文化
农民漆画实验是福建省艺术扶贫工程在文化精准扶贫方面的全新实践。前来观展的专家表示,闽宁农民漆画实验不仅为闽宁艺术合作模式创新打下坚实基础,探索了精确高效的东西扶贫闽宁模式,也为深化落实文化精准扶贫拓展了新领域。
据悉,两年来,“福建农民漆画创新工程”已举办了六期农民漆画培训班,学员遍布全国26个乡镇,共有来自5个少数民族地区的200多位农民画家参加,创作出400多件农民漆画作品。
目前,农民漆画的精准扶贫模式已日益完善。福建唯美客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省艺术馆、农民漆画实验班学员签约,获得授权对学员作品IP进行市场开发,力争让农民漆画实现艺术价值及商业价值最大化,目前已开发一批热销的由农民漆画作品衍生的文创产品。
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宗锡侯说,农民画要发展,一要创新,二要能解决农民生活问题。农民画没有市场,就无法发展壮大。福建农民漆画实验,正是为农民办实事。
省文旅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民漆画实验在丰富农民画与漆画艺术内涵的同时,拓展了各自的外延,并探索创造全新的艺术形态。这样的艺术创新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当代启示,为传统文化艺术添加了时代的注解。
了解到,省艺术馆组织申报的“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中国农民漆画展”日前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农民漆画培训班学员的优秀作品将赴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交流巡展。省文旅厅将利用福建文化海外驿站、旅游推广中心等渠道展示农民漆画,大力推进这一创新品牌的传播与提升。同时,完善“福建农民漆画创新工程”模式,把农民漆画创新融入美丽乡村、特色乡镇等文化建设中,促进乡村振兴。
③ 《回家》 作者:田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