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绿水又清 家园面貌新
2019-04-03   作者:刘必然 黄筱菁   来源:福建日报

1.jpg

龙湖清水跨境送广东。 温学元 刘永良 摄

“巡河又苦又累。你一个女子,能坚持几天?”

一年多前,永定区湖雷镇下湖村村民孔秋兰报名成为永定河下湖段河道专管员。村民望着“酱油河”两岸堆积成山的垃圾,连连摇头,根本不信她能坚持下来,也怀疑能有河清岸绿的一天。

结果,她不仅坚持下来,还见证了河水一日比一日澄净、河岸一天赛一天整洁。如今,潺潺流水清可见底,夹岸绿地开遍花草,沿岸窗子四季常开,受益群众赞不绝口。

下湖河段之变是永定区治水工作的生动缩影。自永定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持续推进”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流域水质。据当地有关部门发布的2018年1—9月检测数据报告,辖区内三条主要河流5个水质评价断面总体水质保持良好,I~III类水质比例和水质达标率都为86.7%,全区24个乡镇(街道)26个交接断面达标率为53.8%,同比增长23%。

压实责任,创新机制

一副手套、一双雨靴、一根耙子、一口大袋子,这是孔秋兰巡河的标配。迎着春光,同她一起在5公里的河段巡逻,不时见她弯下腰身拾垃圾、探出手臂捞浮物。

“现在大家环保意识强了不少,每天要清理的垃圾少了很多。”孔秋兰说,一年365天,每天巡河一遍以上,除了清理垃圾,还要查看有没有排污口、有没有人挖沙电鱼。“这些都是河道专管员的常规操作,早就习以为常,不觉辛苦。”孔秋兰表示。

“责任带来压力。有时我也会和她一起巡河,分担一些工作。”她的爱人廖浩胜接过话茬。

孔秋兰是永定区255名村级河道专管员中的一员。“村级河道专管员基本都是当地群众,他们天天生活在河边,最了解水质情况。他们是治水大体系中的‘末梢神经’。”永定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苏松育说。

2018年,永定区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在全面实施河长制工作的基础上,出台《永定区全面推进湖长制实施方案》,明确了湖长制推进路线图、时间表、湖长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设立区级湖长3名、乡镇(街道)湖长87名;配备24名乡级河道专管员,主要负责乡镇(街道)河长办日常工作和村级河道专管员队伍的管理。根据河道长度、保洁任务数,配齐村级河道专管员,覆盖全区各条河溪,完成了市级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基础河段数据的采集录入,区、乡、村三级河长及河道专管员挂钩相应河流,实现河道管理全覆盖,并落实电子化监管。截至目前,河道专管员巡河率达97.1%。

据苏松育介绍,区党政主官分别兼任第一总河长和总河长,三名副区长分别挂钩永定河、汀江河永定段和金丰溪三条主要河流,确保抓实抓细。这是永定河(湖)长制的一大特色。

“第一总河长、总河长以及区级河长经常前往基层一线检查养殖业污染整治、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水电站下泄流量等涉河涉水工作。去年上半年,第一总河长在城郊镇桃坑村突击检查时发现路边倾倒垃圾,马上打电话来督促治理。治水以来,我们一刻也不敢放松啊。”河长办一名工作人员告诉。

区河长办人员组成主要由区水利局、环保局、住建局、农业局等相关部门抽调,年终评先评优均由原单位负责管理,因工作性质,人员办公长期在河长办,如何兼顾评先评优?

为确保河长办人员工作积极性,永定将“三大战役”工作评先评优单独给予河长办一定名额,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也将给予一定比例。

找准根源,铁腕治河

3.jpg

湖雷镇党委书记邱小梅带领河长办工作人员巡河。 刘永良 摄

永定河下湖段是永定河湖雷段的一截。从十几年前开始,不仅下湖段污染严重,整个湖雷段更是满目疮痍。村民把死掉的牲口和废弃的破沙发、旧灯笼等生活垃圾往河里扔,永定河湖雷段俨然成了村民的“垃圾场”。

“让河水重回清澈明净,不仅是民生需要,更是历史使命。” 2017年3月起,在永定区整体部署下,湖雷镇治水工作全面推进。

“一河之长,任务重大。还清水于民是党的重托,也是群众的期待,再忙也要集中精力承担好河长这个重大责任,铁下心履行好这份神圣职责。”邱小梅既是湖雷镇党委书记也是河长,她治水态度坚决。

湖雷镇是农业大镇,支柱产业之一是生猪养殖,鼎盛期全镇达到了300多家养猪场,给群众带来丰厚收入,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污染。

为此,湖雷铁腕治理生猪养殖业污染,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一律关闭拆除,对限养区内的养殖场进行改造提升;对重点户、难点户,邱小梅走村入户,通过下发拆除通知书、上门交流等方式,积极做好养殖户的思想工作,让养殖户知晓猪场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督促其自拆。通过精准施策,湖雷镇拆除养猪场108家4.1万平方米,关闭养猪场113家4.4万平方米,全面完成72家保留猪场的升级改造任务。

“要集中有限的经费和力量,做好河道管养工作。”邱小梅说,拆除猪场的同时,启动上湖溪小流域水保项目,该项目包括对上湖溪进行逐段清淤清障,确保水流通畅;在上湖、增瑞等村种植不少于300亩的生态林,做到水清岸绿,还修建了一段生态防洪堤,美化河道。

此外,永定强化执法,依法治河。一方面设置检察院驻河长办联络点,定期通报涉河涉水刑事犯罪案件及其他相关检察监督案件办理情况,区河长办定期通报河长制工作推进和涉及河道、湖泊、水库、水利工程等有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污染的执法检查及案件办理情况。另一方面,深化落实河道警长工作制度,加强河道警长履职力度。去年,各级河道警长共入村入校入企开展宣传教育8场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开展常态化日常巡查588人次。其中,查处生猪养殖业排污污染水环境案件6起,行政拘留6人,震慑了涉河涉水违法行为。

一年多来,湖雷境内35.8公里河道得到了全面治理,昔日河道在“河长制”的守护下实现了美丽蜕变。站在湖雷镇十二驳桥桥畔,欢腾的永定河水宛如一条玉带蜿蜒而过。截至目前,市控永定河湖雷段中坑桥断面水质持续达到Ⅲ类以上,省控上湖溪湖雷卫生院桥断面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河目标,已成为现实。

社会治理,全民参与

2.jpg

白鹭在抚市镇抚溪河河边踏浪戏水。刘永良 摄

在抚市镇,永定河支流之一的抚溪河缓缓流过,水流清清、两岸葱绿。这条河在抚市境内长达18公里,有9条支流,流经6个村,涉及人口2万多人。

当地村民清楚记得这条河此前的样子:大量生活垃圾被扔在河边,煤矿私挖滥采,养猪场排泄物横流,生活污水排放随意,长年累月,河水变浅变浑浊、河床裸露、鱼虾难见踪影,垃圾成堆,臭气熏天。

“必须切实采取措施用心治河,通过各种方式,让儿时的碧水蓝天长久地回到大家身边。” 抚市镇党委书记、抚溪河河长张汉锋说。2017年,抚市镇以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为重点推进河长制工作,初步改变过去的旧面貌,实现了断面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水质到现在的Ⅲ类水质,镇村集中饮用水源达标率100%、污水处理率88%以上。

治水没有旁观者,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群众对治水工作的参与。“必须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只有营造人人是河长的浓厚氛围,构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治水模式,才能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张汉锋说。

去年6月,一支由抚市镇各行各业上千名志愿者组成的“保护抚溪河协会”成立。他们组成志愿者护河队,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又自掏腰包筹集2万多元,购买1万余尾草鱼、鲢鱼、鲤鱼集中放流在抚溪河,维持水域生态平衡。

4.jpg

抚市镇溪联村南坂河河清岸美。刘永良 摄

为了让护河队伍愈发壮大,张汉锋还创建“河长日”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发动党员干部、青年妇女志愿者、老年人护河队以及热心村民积极参与“河长制”工作。此外,实行河道企业认领制,督促辖区内的非煤矿山、机砖厂等企业认领周边重点监管河道,参与河道日常巡查,定期开展义务劳动,协助河长履行职责。

不只在抚市镇,永定区岐岭乡成立了由退休老干部自发组成的“夕阳红”志愿者护河队,每个月走访至少2个村,劝阻村民乱扔垃圾45起,起到良好的河长制宣传作用。永定还开展“河小禹”“河长制工作进校园”“巾帼护河”等宣传活动,同时聘请社会监督员77人,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河长制工作,争做河长制工作的传播者、实践者与监督者。干部群众齐上阵,改变了治水“政府干,群众看”的局面,让“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