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都澳海域,新型浮排投入使用。福建日报 范陈春 郭文辉 摄
宁德蕉城区有海域面积28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11公里,其中大陆岸线121公里,大小岛屿27个。三都澳海域是闽东龙须菜等藻类的最大养殖区域,受利益驱使,“三菜”(龙须菜、海带、紫菜)养殖挤占航道、锚地,养殖面积一度达到5万多亩,海上养殖趋于饱和,养殖密度过大,极大影响了海上交通运输环境和海洋环境。
针对龙须菜养殖、海漂垃圾、废旧渔排空排,蕉城下定决心“全面清”,尤其把清理龙须菜作为突破清海“老大难”问题的重点。自去年8月起,蕉城区全面启动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行动,抓住海水养殖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分步骤打好“全面清、规范养、依规管”的组合拳,力求规范用海秩序,还一片碧海蓝天。
干群合力,主动退养还海
芳菲四月,来到蕉城区三都镇秋竹海域,只见港阔水深,波光粼粼,海风习习。干净清爽的海面令人如沐春风,印象中的“三菜”无序养殖、渔排漂浮林立的画面已不复存在。
“今天我们去青山海域开展‘回头看’工作,看看是否有返种返养等问题。”4日一早,在蕉城区秋竹码头,蕉城区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周林义便带着组员开始了一天工作。
“去年,我们在秋竹村成立了蕉城区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指挥部。”周林义介绍说,蕉城区把三都澳海域划分为三都岛周边海域、青山海域、鸡公山海域、项目区海域4个片区,抽调10个非属地乡镇(街道)开展渔排调查摸底、复核动员、退养协议签订等工作,40名区直干部分成4个工作组,常驻秋竹开展“流水线”办公。
指挥部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一次次真诚地上门宣传用海政策。
“入户宣传让我意识到在禁养区养殖的危害。因此,我积极带头退养龙须菜。”三都镇礁头村养殖户陈由森说,他家退养前有50亩左右的龙须菜,年收入能达到一二十万元,虽然当下利益受损,但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许多渔民也认识到生态保护和有序养殖的重要性,主动清理禁养区的龙须菜种植绳索、废弃渔排等。截至3月底,蕉城区已完成渔排清退70008口,龙须菜清理47460亩。礁头、秋竹等村已全部自收退养“三菜”,碧海蓝天逐步变成现实。
规范养殖,打造海上田园
晴日午后,距离秋竹码头不远处的蕉城区海上田园示范点,一排排鲜黄色的新型塑胶渔排为海面增添一抹亮色。新建的350亩龙须菜养殖示范区,既变成实用型景观式藻类养殖区,又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
“我们正着力探索一条规范用海、多方共赢的改革之路。”蕉城区相关负责人说。
“规范养”是治本之策。“养”的问题解决了,“清”的效果才能稳得住,整治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质性成效。为此,蕉城通过全新规划,规范布局藻类养殖用海面积和渔排用海面积,并选取三都镇南澳村作为藻类规范养殖改革试点,按照海域所有权属于国家、分配权属于政府、使用权属于各村、承包权属于养殖户的原则,由各村按照用海指标向区海洋与渔业局申请海域使用权证书。
周林义介绍说,各村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后,以村民竞标、优先退养户承包、联合体承包、村民小组承包等多种方式分配藻类养殖用海,承包者与村委会签订养殖用海承包协议,并向村委会缴纳每年每亩20元海域使用金(上缴财政)和不低于200元的海域承包金。同时,海域使用金将返还给乡镇或村里,海域承包金70%的比例将返还给村民,30%将作为村集体收入,形成多方共赢格局。
此外,在“规范养”的基础上,蕉城还立足长效“依规管”。建立健全更为科学、更加实用的长效化海域管理机制,如建立区、乡、村三级海域管理体系;探索实行“海长制”,由涉海乡镇党政主官具体负责辖区海域管理,由村主干分片负责日常管理制度;建立渔排垃圾定点收集、上门回收等制度。
转移就业,确保顺利过渡
清海整治是一个长期过程,新的用海方案落地也需要一定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何更好地保障渔民稳定生计,顺利实现过渡?
礁头村是个纯渔业村。随着“开发三都澳”战略纵深推进,这里由过去的海上养殖“一枝独秀”变成海水养殖、港口开发、台金马澎货运直航、海上旅游等产业“百花齐放”。
“三都澳风光秀丽,礁头码头又是三都澳最繁忙的码头之一,依托该优势,我们协助退养的渔民先过渡到码头搬运、快艇服务、大黄鱼运输、休闲旅游等行业中。”礁头村村主任林晓明表示。
48岁的村民陈由森有三个孩子,家庭负担较重。自从退养龙须菜后,他便兼职做了搬运、游艇司机等工作。“白天跑跑斗帽岛景区和几个岛上的线路,晚上偶尔去码头搬运一些货物,目前能够维持生计。”陈由森表示,希望新的用海政策能够尽快落地实施,我们就能有更多活干了。
同时,利用海边优势,不少家庭发展起了餐饮服务和民宿业。礁头村将村集体所属的一栋楼租给村里退养的渔民开设海鲜大排档,生意不错,既增加了村民收入,村集体收入也得到充实。
在秋竹村,当地则大力发展旅游业。日前,在秋竹村海上田园综合体看到,众多观光者在此游玩。秋竹村村主任陈言郎说,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后,环境面貌将彻底改观,届时可以延伸发展海上垂钓、餐饮、住宿等休闲渔业,把渔民文化与旅游结合,打造旅游项目,提高渔民就业率,增加渔民收入。
“我们还在渔排上设立了海上民宿体验区,预计6月开始试营业。”周林义表示,打造新型渔民、发展渔旅休闲产业将是村里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