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倾力打造全国农村小水电绿色发展样板
2019-04-17   来源:泉州市水利局信息网

2.jpg

1982年,全国开展农村水电电气化县试点建设,永春成为中国农村小水电的发祥地。2015年,永春县被列入福建省老旧电站退出试点县,该县以此为契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福建省率先开展农村绿色电站建设,找准路径,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推进流域环境的生态修复,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实现社会得生态、河流得健康、百姓得实惠、电站得效益,连续四年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位居全市第一。4月1日,全国农村水电绿色改造现场会在永春召开,该县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聚焦“取舍”做减法,实现河畅其流。

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善于取舍,创新小水电有序退出机制,保障生态需水。

一是限制。将电站建设列为限制类产业,严格控制水电站技改项目。对于河流脱水段较长、生态影响较大的电站,由发电运行转为季节性生态限制运行。比如,卿园电站在枯水季节的12月~次年2月期间停止发电,保证河道生态流量。

二是调整。对于有水库调节功能的电站,通过科学调度蓄丰补枯。比如,五一、五二电站,在汛期确保水库安全和农田灌溉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发电进行蓄水调节,保证汛末水量充足;在枯水期可利用总水量600万立方米以上,按每日发电下泄水量4万立方米左右进行调配,维持河流生态流量。

三是退出。对影响河流生态、存在安全隐患、效益低下的39座电站,积极探索报废退出机制,委托第三方评估公司采用收益法科学评估,规范签订补偿合同,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发放了2000万元的补偿资金,增加了40公里河道的生态流量。

二、聚焦“增效”做加法,实现多方共赢。

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发电效益增长的做法,探索生态友好、社会和谐、管理规范、经济合理的小水电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共赢。

一是增加下泄流量,保障灌溉需水。按照多年平均流量10%作为全县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的核定标准,推进146座电站下泄流量改造,完成76座监控装置安装,恢复了215公里断流河道的生态流量,提高了5000多亩农田灌溉的保障能力。

二是实施扩容增效,促进节能减排。做好12座电站增效扩容工作,增加装机2275千瓦,年新增发电量1738万千瓦时,增加清洁电能供应,实现节能减排。其中,龙门滩三级电站、湖洋电站,被水利部确认为首批绿色小水电站(全省4座)。

三是首创生态电价,释放改革红利。出台电站转型升级激励办法,对卿园、五一、五二等3座电站,根据其新的发电量和成本,重新确定上网电价,相应上调0.05元/千瓦时,共落实补偿资金293.7万元,有效激发了业主转型升级内力。

三、聚焦“安全”做除法,实现隐患消除。

正确处理小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结合河长制落实,围绕“八有”目标(让河道有弯有曲,有深潭有浅滩,有砂石有水草,有野趣有乡愁),抓好全面治水,注重少上工程性措施、多借用一些自然力,夯基础、利长远,着力打造“会呼吸的河道”。

一是大抓清淤清障,保障行洪安全。常态化开展河道清淤清障,拆除河道蓝线范围内的违建和搭盖,清理围垦种植,打击非法挖砂、电鱼等行为,保障行洪通畅,恢复河流生机与活力。

二是大抓水土保持,强化植被保护。严格禁止开垦25度以上的坡地,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2.28万亩,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称号。

三是大抓全城植绿,促进水源涵养。对小水电的厂区、库区进行绿化提升,推广屋顶绿化、庭院绿化,种大树、造绿荫、缀花果,绿化程度达94.5%,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

四是大抓污染治理,有效提升水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控禽畜养殖规模,将流域干流1公里、支流500米范围列为禁养区,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加强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垃圾不落地”行动,引导群众不乱排污水、不乱倒垃圾,呵护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的“颜值”,被确定为全国100个农村污水全面治理示范县试点。

四、聚焦“生态”做乘法,实现绿色崛起。

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电站转型升级中,坚持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拓展桃溪流域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的品牌效应,带动沿溪发展个性化的休闲旅游,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让“生态佳”迈向“生态+”。

一是“生态+宜居”。以创建联合国人居奖为目标,将绿色电站建设融入到城乡统筹发展中,启动两轮“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建设一批滨水绿地公园、亲水景观平台,为沿岸居民宜居宜业构筑了一道靓丽风景,桃溪生态修复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5大水系沿途22个乡镇共创建80个县级示范村,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

二是“生态+产业”。结合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对退出后的电站厂房进行改造,建设了石玉水电站纪念馆、埔头水电站展馆、桃联电站网红咖啡馆、桃源电站书吧和桂洋瀑布景观平台,有力地助推了周边乡村旅游发展,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县旅游收入从2012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0亿元。

三是“生态+文化”。实施河道治理景观工程,串起沿岸的自然生态景观,嵌入余光中、白鹤拳、南音、香道等文化品牌,建成了全国首个县级水生态文明展示馆、余光中文学馆、白鹤广场等独具特色的主题公园,形成了融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于一体的特色景观带,守护一湾清水,留住点滴乡愁。(永春县水利局)

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