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全国汛期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今年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和气象三部门将深化合作,形成互相配合、有机融合、上下游衔接的防治局面,最大限度减少地质和海洋灾害损失。
据预测,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南多北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加大了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防灾减灾形势不容乐观。
针对今年汛期地质和海洋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强化监测预警,筑牢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利用卫星、无人机、雷达等多重手段做好海洋加密观测工作;着重加强灾害隐患识别与排查、风险调查,及时掌握灾害本身、威胁对象和危害程度的动态变化;提高预警精度与成效,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互联互通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体系,拓展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发应用,不断提高“技防”水平。
气象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已有15年,与海洋部门在数据专线和资料共享机制方面合作持续深入。在去年汛期地质和海洋灾害防治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经过多方努力,防治成效极为明显,使2018年成为有记录以来地质灾害造成损失最轻的年份,海洋灾害造成损失也只占到了近10年平均值的一半。
今年,气象部门将深化与自然资源、应急管理部门合作,主动对接服务需求,建立统筹协调、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风险及影响的实时动态研判能力,进一步提高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延长预见期;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的预警先导作用,大力推动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地质和海洋灾害防治领域的应用。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应急管理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国光,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新文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