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华:铁心铸宝剑
2019-04-30   作者:希希   来源:闽北日报

1.jpg

锻、铲、淬、锉、刻、磨……每把剑,从剑身锻造、剑鞘制作到装具配置,全部手工打造,要经过上百道工序。

“慕名而来我这里拜师学艺的最远来自东北哈尔滨,他们都特别喜欢我们松溪的宝剑。”范志华面带笑容地说。4月12日,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组来到松溪县范志华的宝剑厂里拍摄“湛卢宝剑铸造技艺”。这也是范老师第二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了。对于这次,范志华显得更加自如,短短几天的工夫就拍摄完成,随后范老师又赶忙去日本参加工艺交流活动。

湛卢宝剑远销世界各地,成为海内外人士觅藏的艺术珍品和健身器具。今年55岁的范志华是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湛卢宝剑铸造技艺传承人,2017年6月,他被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委文明办等单位联合评选为“闽北工匠”。

2.jpg

范志华在工作室和徒弟们一起铸剑,有的时候为了铸造一把好剑,要耗时一两年。

生于闻名华夏宝剑制作之乡的范志华,自幼着迷锻刀炼剑,以家乡历史为自豪,景仰欧冶子,立志成为一名铸剑师。1980年,年仅17岁的范志华来到松溪县五金社,拜杨振条为师学习铸剑技艺。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打铁、撑船、卖豆腐。”抱定理想的范志华,义无返顾地干起了这个苦差事──打铁。在高达900多度的炉前烤着;在锻打的锤影中享受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愉悦于火花四溅的星光。

3.jpg

范志华正在查看铸造中的剑身,经过无数次磨砺使宝剑寒光逼人。

打铁铸剑是一门手艺活,有选料、加温、盯火候、锤打、淬火、磨口等上百道工序。打铁除了工序繁杂外,最繁琐的就是敲形这部分,特别考验铁匠的眼力,因为打铁不像做木工,可以用尺子在木板上标示出规格,打铁只能靠铁匠的判断,不断翻动铁料打造出理想的铁件,靠的是“功夫”。范志华以其坚韧的毅力,掌握了精准判断打铁力度和煅烧温度,同时也铸就了范志华百折不挠坚毅性格。

38年如一日,他潜心钻研“天下第一剑”湛卢剑铸造技艺,和师父杨振条一起成功铸造了失传千年的湛卢剑。1985年,杨振条曾三次请外地知名宝剑厂的师傅前来指导,都没能找到原因。不甘心的老杨认真翻阅古代铸剑术的相关资料,整理、研究、挖掘传统工艺,与北京、南京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解决了传统铸剑中剑坯热处理问题,并采用不同的钢,颠来倒去反复锤打淬火,用手工方法铸炼成湛卢宝剑,使失传已久的古剑技艺重放光彩。目前他的宝剑厂内共招收徒弟50多名,他此生的愿望就是把湛卢宝剑铸造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作为松溪县目前唯一生产湛卢宝剑的企业,湛卢宝剑厂已生产出湛卢仿古宝剑用于珍藏、健身、表演、比赛等现代工艺湛卢宝剑16个系列、160多个品种。此次在厦门文博会参展,先后已有国内外20余家客商前来洽谈,初步达成订单协议1200余万元。“这些订单将近占了我们厂半年的业务量了。”范志华激动地说。去年,已生产湛卢宝剑达上万把,卖得最贵的收藏剑,一把高达五六万元。“我们如今铸剑量少而精,多数为珍藏宝剑,有的时候为了铸造一把好剑也要耗时一两年才幸得自己特别满意的宝剑。现在省外市场上都是批量生产的次等剑,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而我们厂把‘物以稀为贵’的销售理念运用到市场上,中等剑价位一般也要几千元,有的客人不远万里就为了来我们松溪买我们家的湛卢宝剑。”范志华如是说,近期也铸造了一批新鲜出炉的八菱面新款花纹宝剑。

经过这么多年的研制开发,湛卢宝剑厂先后生产出湛卢宝剑三万余件,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他自己也被评为“南平市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优秀技术专家”“金属工艺美术大师”。

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