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泉:活着就是要奋斗
2019-05-09   来源:福建日报

黄秀泉,福建省沙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八闽楷模”等荣誉称号。

3月20日一上班,沙县农科所副所长黄秀泉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登录“智慧农业云平台”,查看试验田里的气温、湿度、光照等数据。前段时间的降温让不少早稻秧苗出现泛黄,最近气温变化大,盯紧这些数据避免秧苗受损是近期黄秀泉的工作重点。

面对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黄秀泉戴着近视镜,手拿铅笔逐项记录在田间记载簿上。“以前只能靠天气预报监测,时效性太差,这个平台是2017年做好的,每半小时更新一次数据,尤其后期用在水稻耐温试验上特别方便。”他说。

物联网、实时监控、智能预警,这几年,所里增加了不少新设备,这给黄秀泉和同事们减轻了许多工作量。

出生在沙县偏远农村的黄秀泉,幼年饱受饥寒之苦,立志“要让更多的人吃饱饭”。1986年,他从三明农校毕业,如愿成了一名农技员。1991年6月,年仅26岁的他被确诊为尿毒症,不得不接受肾移植手术。命运弄人,一年后,移植的肾出现排斥,他苦不堪言。1999年底,移植的肾完全丧失功能,经抢救,医生又一次将他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隔年,他做了第二次肾移植手术。

两次换肾和长期的抗排斥治疗,导致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他患上了高血糖、肠胃病等多种并发症,视力下降得厉害。即便如此,患病期间他仍一心扑在岗位上,白天田间调查,晚上统计分析,有时一天仅睡四五个小时。十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完成了2000多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相关试验,为我国水稻新品种推广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

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黄秀泉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八闽楷模”等荣誉称号。

现在,他每天要吃七八种抗排斥药物,每两个月要去福州检查。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总是提前一天坐车去福州,第二天一早检查完就回沙县继续工作。领导和同事让他悠着点,他总是笑笑,“第二次换的肾和我挺合,没事”。

沙县农科所承担着南方稻区(国家)、省、市及有关科研院所每年200多个水稻新品种的各类任务。虽有工人帮忙,但从试验装袋、浸种,到田间小区规划、插秧,再到之后的补苗、施肥,作为技术骨干的黄秀泉件件都要参与。

“光煋,你走到3号田把大棚的前后打开透透气。”上午10点,见气温逐渐升高,黄秀泉拿起手机提醒助手注意大棚的通风。

这几年,团队逐渐成熟,他放手把大量的具体操作移交给工作伙伴,自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水稻育种上。

育良种可遇不可求,且劳心劳力,干起活来从早忙到晚是家常便饭,但他乐此不疲。

最近一段时间,他白天上班盯着试验田播种插秧,晚上在家给育种材料分类写标识,办公桌上堆放的几十个手写标识牌,都是他前几晚加班弄的,像这样的标识牌一年下来他要写上几千个,一个牌子对应一个育种材料,马虎不得。去年,他获得100多份育种中间材料,今年还要继续从中选出优势较强的杂交育种材料。

今年,闲不下来的黄秀泉有了新“功课”。所里和三明农校合作进行果树栽培新技术研究,应用在乡村旅游、采摘、农家乐等方面,助推乡村振兴,他也承担一部分任务。“我们农技员就是搞应用的,这几年组织这么关心我,所里也拨了不少经费,能为农民增产增收做一点贡献,就是我活着最大的幸福。”黄秀泉说。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