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昆:在建盏工艺中寻找极致
2019-05-21   作者:筱莹   来源:闽北日报

说起建盏,那就不得不提建阳建盏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孙福昆。作为福建省级陶瓷艺术大师、福建省陶瓷工业协会副会长的他,立志要将闽瓷发扬光大,所以他义无反顾地走上寻找古法龙窑烧制技艺复兴的道路。5月16日,孙福昆带着他新烧制的作品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

生于1966年的孙福昆如今已过知命之年,自幼随父亲奔走于瓷厂各大窑口之间,做帮工学习制瓷,耳濡目染之下对于陶瓷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我是2007年开始烧盏,当时老师把配方告诉我,但我不知道具体怎么烧,一直都没成功,找了很多师傅,甚至跑到莆田去请老师指点,琢磨了大概2年,2009年才开始烧出兔毫盏、油滴盏。”孙福昆如是说。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数年的沉积让建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能够急速崛起壮大成为不可忽视的产业,建阳区水吉镇一带兴起了建盏复兴的热潮,建盏行业日益壮大。孙福昆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发展契机,创建了建阳区芦花坪建盏有限公司,他期待着为建盏复兴添砖加瓦。

建阳区芦花坪建盏有限公司耗资100余万元建成,这对孙福昆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公司具有当时建阳地区最完整的陶瓷制作工艺生产线路,从泥料、釉料、坯料等基础原料制备到干燥烧成与完整销售体系线路,且大小窑口极多 ,并拥有一条36米之长的大型龙窑。

孙福昆说:“龙窑柴烧是一个传统工艺,为了传承古老工艺,我们选择用龙窑烧制建盏,它与电窑、气窑有所区别,有它独特的味道。”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孙福昆口中独特的味道正是建盏多变的色彩和窑变效果,正因不可捉摸,才更加激发孙福昆寻找工艺极致的决心。龙窑虽可烧制上万只盏,但采用选段烧制,每次实际的数量只有4000只左右。这么多只盏,仅装窑就需要3至4天。然而,装窑不易,他们采用与宋代古法一致的匣钵装烧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方法颇为讲究,没有娴熟的经验无法完成。装窑结束后,要从窑头开始点火,两侧投柴孔依次分段开启,逐阶往窑尾烧制。火在建盏中是最难控制的环节。“柴烧,只能用肉眼看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孙福昆说,有时多扔几块木头,就会烧坏一窑的建盏,经济损失动辄以万计,即使平安出窑,成品率也仅有10%左右,“也就是说,约4000只盏进窑,最后能进入市场流通的只有400只左右,其余的次品只能打碎销毁。”

孙福昆对建盏的品质要求极其苛刻,他说:“像鹧鸪斑,首先器形要完整,大大小小分布要均匀,视觉上就非常舒服、漂亮,如果氛围跑了,会影响整个釉面,所以釉面不漂亮我们就砸,报废了,也砸。”从业多年, 孙福昆早已不记得自己烧了多少窑,砸了多少盏,最后他的坚持,让建阳区芦花坪建盏有限公司被建阳区政府列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集建盏研发、推广、生产为一体的企业。“然而现在的建盏市场缺乏规范性。”孙福昆说,面对现状,他们坚持质量第一,只求把作品烧得漂亮,不求数量多少,打好品牌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所以他的产品不仅远销海内外,其作品还多次获奖,例如2015年3月作品《柴烧柿红兔毫盏》《柴烧兔毫盏》分别获得北京第三十一届国际礼品及工艺品展览会工艺美术金奖和银奖;2016年,作品《玫瑰金油滴》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暨国际珠宝、古玩、书画艺术品展览会金奖;2017年,他个人获得“闽北工匠”的称号。

孙福昆作品赏析

4.jpg

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