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丘陵果园显身手
2019-06-20   作者:张颖   来源:福建日报

日前,在建宁举办的一场东南丘陵地区果园机械装备展示,吸引了不少专家及众多的果农。21家企业在丘陵山地梨园里,展示了45类共86种适合于我国东南丘陵山地的新型果园各式机械,给出了果树生产管理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几乎涵盖耕整地、开沟施肥、植保、割草、花果管理、枝叶修剪、枝条粉碎以及果实分拣等各个环节。

res19_attpic_brief.jpg

    能天上飞可地下跑

    在福建省绿源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中,21家企业展示了在果园生产管理中的各种机械化解决方案。

    农药喷洒是重要一环,近年来植保无人机的迅速发展成为果园机械化的亮点。推广会现场,大疆、极目、南通广益等企业的5架植保无人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山地果园地形复杂是喷洒农药的第一个关卡,大疆的植保无人机专门设置有山地规划作业功能及果树作业模式,可以通过农田环境的三维重建、AI智能场景识别和三维航线规划,从而实现自主飞行。

    由于不受地形、时间、农作物的限制,无人机能够大大提高喷洒效率。据统计,植保无人机每天能飞防几百亩的果园,是人工效率的20—30倍。而且喷洒农药又能比人工节省30%的药液。

    普通植保机械的喷雾方式,农药容易形成雾滴沉积分布不均匀,对叶片表面的润湿性差。“果树树冠中下部特别是叶片背面的施药效果非常关键,因为果树病虫害很大一部分是依附在叶片背面。”一位现场观众提出了大家普遍的担忧。

    针对这些症结,国内两家自主研发植保无人机企业提出了解决方案。来自苏州的极目无人机采用了常温弥雾喷洒系统,通过超微雾化技术和距地0.7米的超低空灵敏仿地飞行,确保药液均匀地附着于叶片。而南通广益的烟雾式无人机可以在果树上悬停10~15秒,产生下压风场,扩散10米范围。“我们用大豆油做雾化剂,也很环保,充分弥漫,沉积分布也更均匀。”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说。

    江西安宁科技带来的物联网智能诱捕器,实现了诱杀测报一机化。“在这台机器上可以进行光诱和性诱,诱袋里的诱芯可以根据不同的虫害类型随时更换,安装手机上的智能操作系统会测报统计近期虫害情况给予建议和提醒,从而实现精准的小范围绿色防控。”公司技术员介绍说,“我们这台机器安装了一周,系统显示收集了8000多只昆虫。”

    不仅有天上飞的,还有地上跑的。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两款无人驾驶智能变量果园喷雾机、常州桑普农机研发的智能果园采摘平台、绍兴哈玛匠机械有限公司研发智能避障割草机等8款新型果园机械也已经实现了无人驾驶和智能作业,在开沟施肥、控草除草、植保喷药、花果管理等环节上大显身手。

    例如智能采摘平台可以随意调整高度和方向,可以供多人同时作业,无论采摘和修剪都需要,而且放下来的时候还可以作为运输车。哈玛匠的除草机系列,既有可以爬30°坡、越野性能极强、割草高度在0~15厘米随意调节的机器,也有灵活地在果园里上坡下沟,还会自动避开根部等障碍的智能机器人。

    江西绿盟带来的智能分选机,采用三维视觉成像技术,通过超高分辨率的工业级数字摄像头和LED光源系统进行全息数据采集,根据果蔬表面颜色、大小、形状、体积、密度、瑕疵及表皮褶皱、腐烂等指标进行精准分选。

    果园“变身”需要助力

    看着机械化“小快灵”带来的“大能量”,清流县的蜜雪梨种植大户魏石养既心动又纠结。他告诉,自家合作社总种植面积400亩,如果雇工打药,招人难、速度慢、费工不说,特别害怕天气不好耽误农时,“病害虫害不等人,必须乘着天气好打药。工人动作慢一点,没完成,错过施药时机,那对一整年的收成都可能是致命打击”。从现场来看,机械可以解决效率问题,不仅省工而且高效。

    来自云南的果园主舒群已经在自家果园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她算了一笔账:“我家的400亩果园施药一次合计需要33个人工,按照人均一天100元工钱来算,人力成本就3300元,我买了两台自动施药喷雾机,只需要2个人2天就完成了。一台机器3万多元,其实前后一算,估计一年省下的工钱就把成本给要回来了。”

    但是老魏还是有些纠结,他告诉,一台喷药机或者一台无人机少则三四万元,多则五六万元,买回去一是担心用不好,二是成本压力过大。如果国家有补贴,还是愿意买回去试试。

    老魏的纠结和顾虑其实是我省绝大部分果农的写照。黄新忠说,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福建的果园大多数分布在丘陵山坡,山高坡陡,空间狭小,加上气候多雨潮湿,造成果树栽种模式多种多样。而且果园建设缺乏机械作业的考虑,机械进园难,农艺和农机的结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针对这一现状,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果园耕作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常有宏研究员表示,由于历史原因,福建果园机械化装备总体水平相对还较低,需要做工作更多,任务更为艰巨。当前重要的是,要加快探索出一条园艺与机械融合发展道路,加大适应机械耕作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园地、树体改造力度,多方引进推广现有适宜山地果园运用耕作机械。

    从行业层面而言,由于果园机械发展缓慢,受限于没有鉴定大纲、小型机械价格低管理难度大等因素影响,纳入补贴的非常少。目前福建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主要倾斜于主要农作物水稻的生产机械,对山地果园机械的补贴力度不足。但是这一状况正在慢慢改变,国家对植保无人机已经进行购机补贴,部分省市也已开展植保无人机购机补贴试点。湖北省则把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械列入了该省的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

    叶新福所长呼吁,希望省里加大力度推进果园适应机械化的标准化改造,启动山地果园机械列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试点工作。他建议,对于可改造的老果园,加快宜机化改造、加快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其次可以针对关键环节,如用工量大的环节、小型机具能进地作业的环节,以补贴的方式推广适用机械。

    黄新忠则建议,福建可以与国内主要机械服务商、研发机构合作,在建宁成立省内首家山地果园机械合作社。“这是一次开始,也是一次重新出发。不仅可以为果园机械化作示范,形成长久的推广后续效应,还可以为研发机构和厂商提供试验基地,共同推动南方丘陵山地果园机械化的进程。”

    “机器换人”势不可挡

    丘陵山地果园,免不了挖坑栽种、开沟施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除草套袋、采摘运输等环节,这些原来大都靠人工作业。作为如此劳动密集型产业,果业正面临着农村“空心化”剩余劳动力老化的尴尬。

    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福州试验站站长黄新忠坦言,果业的劳动力成本从绝对价格上看是节节攀升,“这两年的用工价格闲时150元/天/人,应急或者丰收季达到200元/天/人”。而且固有的劳动力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不能承担高强度的劳动,作业效率逐年下降,“一加一减算一下,劳动力成本几乎翻了一倍,未来没有强壮的果农,依靠劳力提高生产效率几乎不可能”。

    面对这样的趋势,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研发和推广果园机械、提高果业生产机械化率,非常必要,而且迫切。但是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CCAT)教授、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树体管理机械化岗位专家何雄奎教授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果业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装备制造水平、产品可靠性和农机作业效率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2015年全国果园的平均综合机械化率仅为26.5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农业农村部也将果菜茶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列为八大行动之一,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解决主要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问题。

    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叶新福所长表示,我省闽西北等地处丘陵山区传统水果产区,农业机械化程度还不到20%,这已经成制约果业转型升级的“短板”和瓶颈。机械化是我省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也是衡量我省果业现代化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次会议是我省首次大规模、全链条的果园机械化装备示范推进会,就是给种植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洗脑”,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农业机械的“魔力”,也是给农机研发机构和生产厂家对接果农需求的机会。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