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掩映下的寿山乡白玉村
欢庆丰收
乐在乡村
快乐童年
重焕生机的熙岭乡四坪村
棠口镇棠口村秋色
绿色屏南、山水如画,县域152个村庄如明珠般散落在崇山峻岭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生态美起来、环境亮起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乡村振兴,顺应广大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期待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屏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同时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幅幅秀美的乡村新图景徐徐展开。
“改”出文明
新风尚
盛夏时节,草木欣然。驱车行驶在平坦宽阔的屏南县乡村道路上,只见山清水秀、山花灿烂,昔日路边“两块板、一个坑”的简易“草寮厕所”都已消失不见。
来到黛溪镇恩洋村,走到村口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方荷花池,荷花娇嫩欲滴、生机勃勃。公园虽小,但在蓝天白云和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映衬下,显得和谐而清丽,令人留连忘返。
“以前的旱厕,蛆蝇孳生臭气熏天,造成环境污染,也影响村民身体健康。”村主任张林德指着眼前的一块空地说,“这里过去盖的全是‘草寮厕所’,一到雨天,道路泥泞,老人一不小心就摔倒爬不起来了!”
自2016年下半年,屏南县将恩洋村列为旱厕改造试点后,全村有98户村民申报。四个月后,村民家里的旱厕全部完成改造。
村民韦宝珠还把厕所建在院内厢房里,装修简洁大方,抽水马桶、热水器、淋浴房、洗脸台、洗衣机等设备齐全。“除了政府给2000元补贴外,我改造装修这个卫生间花了1万元呢。”她乐呵呵地说,“非常值得,现在我家的卫生间不比城里的差,尤其是家里来了客人,有这样卫生间方便多了。”
抓好小厕所,服务大民生。屏南县高度重视“厕所革命”,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农村改厕改水工作领导小组,县发改委、财政、住建、环保、水利等部门及各乡镇为成员单位,形成以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村主干具体抓的工作责任模式,村干部带头申报,同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在资金落实上,屏南县专门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及污水处理专项行动实施办法》, 在市财政部门支持每个试点村2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屏南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按时完成任务的试点村再给予10万元奖励。同时,县纪委严格监督改厕资金的落实,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
在技术指导上,县住建局选派技术力量深入到挂点乡镇开展技术帮扶,因地制宜指导改厕治污,督促各乡(镇)加快改厕改水进度,确保顺利完成改厕改水任务。
三分建七分管。屏南还将改厕工作与污水治理、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一并列入乡(镇)绩效考评。同时,全县各乡(镇)、村实施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效地改善城乡宜居环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改厕14704户,全县152个村已全面完成改厕任务,率先完成年度改厕任务;152个村完成污水治理,占年度任务100%;新增污水管网259.97公里;累计下拨农村改厕改水补助资金7620万元。如今的屏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建设宜居
新家园
漫步棠口镇棠口村,只见棠溪如带、碧波荡漾,群山倒立、桥影绰绰,令人心旷神怡。溪边栈道上、公园里,三三两两的游客或漫步或垂钓,尽情享受美丽风景和整洁环境带来的美好时光。
踏入黛溪镇樟源村,引人注目的是绵延清澈的溪流。溪上,碧波荡漾、小鱼摆尾;溪畔,鹅卵石铺就的亲水步道,处处绿意盎然;另有古香古色的亭台、宽敞的休闲广场、成批的健身器材等,和着村口崖壁上的“ 隐·野” 二字, 构成一幅亮丽的风景画。
青山环绕、碧水悠悠,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独具匠心的桥头古店、古意沧桑的圣恩文治广场、青斑苔驳的半月石坝……长桥镇柏源村以保护古建为“魂”、开发旅游为“骨”,将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底蕴相结合,让一个古韵犹存的古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时下,徜徉屏南乡间,你会发现美丽乡村比比皆是,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农村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品质。屏南县委、县政府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集中对乡(镇)、村“五乱”现象进行综合整治,加强河道及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理与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建设;落实乡镇环保责任,积极推进畜禽养殖、石板材、塑料造粒等污染整治……强力措施下,全县各个乡村正悄然发生一场场“美丽”嬗变。
甘棠乡漈下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依山傍水、双溪夹流、景色怡人。“以前可不是这样,村民都把垃圾往河里倒,这几年通过管护,大家自觉意识增强了。”村民甘乾明说。
今年57岁的甘乾明是土生土长的漈下村村民,2017年,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河道专管员,负责漈下古村内甘溪河道的管护。自从成了河道专管员,这2公里长的河道巡查路线,他每天最少要走上两趟,并对辖区河道内的生活垃圾、漂浮物等进行清理,对巡河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乡河长办。
干净整洁的河道,成为一道旅游风景线。近年来,随着漈下村文创项目的推广,在清澈河道边开了不少特色店,每逢双休日有大量游客慕名前来游玩,在河岸写生的学生也多了起来,原本在外打拼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屏南县还牢牢抓住“生态”这张闪亮名片,加快生态乡村建设,突出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总要求,以实施农村生态人居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美好家园建设。
焕发古村
新生机
因为文创,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复活”了!
两年前,这个村庄的一座座老宅因年久失修,残垣断壁,原本1400多人的行政村剩下不足200常住人口。
转机源自屏南县推行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思路。屏南县以传统村落为载体,以文化创意为抓手,结合实施全域旅游、宜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积极推动“农业+古村保护+文创”融合发展;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文创产业模式,推动文创人才和企业集聚;修缮破败的乡村民居,利用保存完整的古村落打造历史建筑群活态博物馆,使之成为艺术、文学、影视、动漫的发生地与输出地。
破旧的民房少了,几乎要倒塌的旧屋摇身一变,成了“随喜书店”“静轩艺术空间”“悠然之家民宿”以及咖啡屋、酒吧……外来的“新村民”与回流的“老村民”,让龙潭村重新回归繁华。
不仅龙潭,四坪村、厦地村、前洋村、芳院村……这些曾经萧条冷落、无人问津的小山村,都因为“文创”这个“神来之笔”,成为大家争相入住的“世外桃源”。
截至目前,屏南县先后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点45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15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重点改善提升点2个。形成双溪、漈下、厦地、龙潭、前洋、降龙、棠口、芳院等一批文创示范村落,有效地激活乡村活力、带动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荣获“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创意发展示范县”。
龙潭村、漈下村被推荐为住建部乡村营建优秀实例和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2018年的《传奇中国节·中秋》特别直播节目中,龙潭村成为全国10个直播连线点之一,并以“龙潭村的变化,是现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向全国人民推荐;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经验被省住建厅作为典型向全省推广,中央党校出版了由省委党校编写的现场教学系列教材《文创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屏南路径》。
今年,屏南县还将继续做好传统村落及历史文化名村建设,督促抓好岭下、忠洋、降龙等3个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抓好传统村落博物馆筹建和新增7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