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路而兴,因产业而旺——探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试点九峰村、前洋村
2019-09-17   作者:薛希惠   来源:福建日报

福州晋安区寿山乡九峰村与前洋村是散落在北峰片区59个村中的两个普通村庄。去年10月,两个村被列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试点。近一年后,经“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线前九线,探访九峰村、前洋村。

寂静的山村热闹起来

以前,从福州市区去九峰村,须先到寿山乡岭头村再经红寮村转入,路途多走约10公里。800多人口的村庄位于大山深处,山多地少,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山村几近空心。祖厝老屋风雨飘摇、山间田地荒芜过半,路旁杂草芦苇没头。

2016年,晋安区借助申报“全国四好农村路”的契机,开始修建全长9.9公里长的前九线,这是打通北峰片区目前“一环两纵两横”山区路网的重要线路之一。有了前九线,九峰村成功入网北峰片区村村通、户户通,也有了直达福州市区的便捷通道。尚未开发的九峰村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福州市民体验野趣农趣的重要打卡地。与此同时,九峰村、前洋村被列为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省级试点,省住建厅等部门派出精干力量驻点蹲守,一线帮扶。省、市、区、乡、村五级联动,与城市相对等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配套相继启动。于是,一幢幢几近废弃的祖厝翻修一新,用来开农家菜馆。村里成立“全员经济合作社”,推进农民住宅和土地资源确权发证,让资源变资产,资产进入资本市场,村民变股民。集中起来的土地,经由村全员经济合作组织再分配,有的供给村民回乡租种,有的供给外来公司前来承包。九峰村还引进“八月炸”等水果,建立采摘基地,山间野地变成城里人体验农趣的基地。

“来,喝一杯茶。”山和小院老板陈建林向招呼。山和小院其实是陈建林的开排祖厝,里外被收拾干净,厅堂摆着茶桌,屋内摆着桌椅,土灶保留,添置新式炊具,廊柱上挂着红灯笼,几近废弃的祖厝重新披挂上阵,接待四方来客。

“我的收入明显比以前多了很多。”陈建林说,他是地道的晋安区寿山乡九峰村村民,此前,他全家到福州打工,除了租房、供孩子上学等开支,一年下来,几乎没什么剩钱。去年8月,他利用祖厝开起山和小院,每月净利润远远超过打工的收入。现在,他的父亲、妹妹及妻子也回家帮忙了。

“如今,村民有四五十人回乡创业,有的办民宿,有的开菜馆,有的经营采摘果园……”村副主任吕淡霖说,小山村接待游客,一天最多的时候超过千人次。

产业培育与乡村整治并举

如果说九峰村是因路而兴,那么前洋村则因产业而旺。

前洋村由于邻近福州城区,很早就有蔬菜种植基地。此外,还有制种及300多亩龙晶葡萄采摘基地,村里产业有一定基础。

在前洋村,看到,垃圾站不仅是垃圾分类投放的地方,也是垃圾干湿分离处理站。每家每户只要刷码进入,厨余垃圾经过机器处理,直接变成有机肥料。而干垃圾分类放置,按规定分类处理后,村民可累积积分并在旁边配套的商品自动取货机领取奖品。

前洋村党支部书记林国先告诉,由于邻近福州市区,前洋村很早就是蔬菜基地,经济发展良好。最近,他准备了几十亩菜地,按30平方米一份,每年2000元,让城里人认领。

在前洋村村道旁,看到一栋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建筑,这是“农夫集市”。在这里,北峰片区的农产品不仅可以得到全面展示,还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全景式展现农产品种植管理全过程。同时与强大的金融资本结盟,引进物流保障。未来,这一片区的农副产品甚至全省特色农产品就可以源源不断从这里线上线下流进流出。此外,“农夫集市”已登记100多位农业种植、文化创意、营销等方面的专家,可线上咨询。该集市将被打造成农民的技术指导、文化创意、市场营销、人才培训等多功能的服务中心。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前洋村,厕所革命、土地改革、宅基地改革、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专业合作社改革、村民事务管理等农村的各项创新改革相继启动。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乡村底色如何得到保持;农民创业激情如何被激活;农村和谐家园如何建设;农村各类资源资产如何进行登记确权;农村全员经济合作组织如何被灵活运用,变成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励农民创业创收以及保证有资格村民全员分配公平的平台与渠道。

“通过两个试点,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各级干部合力干事业的精气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试点,把这一片区的自然、文化、生态等各种资源串点成线,由线到面,实现全域旅游,搭建起承载乡村振兴的发展平台,为实现北峰片区融合发展破题。”晋安区委书记张定锋说。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