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更驻心 ——省市下派第一书记屏南驻村工作综述
2019-09-20   作者:郑雨桐   来源:闽东日报

微信图片_20190920215055.png

屏南县熙岭乡岭里村:新年新村新生活

如今,领略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乡村风光会欣然发现,各乡村肆意挥洒着自身独特的韵味,尽显“最美乡愁”。而这背后,忙碌着、奔波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便是驻村第一书记。 

2017年12月,第五轮省市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帮扶工作正式打响。带着扶贫攻坚的重托,来自省市10家对口挂钩单位的15位干部来到屏南,担任15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一年多来,驻村第一书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自觉传承总书记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牢记使命,扎根基层,团结带领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个中心任务,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让村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做建设的“奠基人”

发展,需要基础。摆在贫困村面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完善基础设施。

2017年底,熙岭乡岭里村驻村第一书记石源来到岭里村,与村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年多来,石源充分发挥下派干部的优势,在单位宁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他多方筹集资金,为村子引来源源不断补齐短板的“活水”。

当时,岭里村正在建设造福工程,总投资800万元,规划建设30户。虽然造福工程屋内装修由群众自己解决,但是外部配套需要政府完善。为了让群众能够享受到良好的配套设施和生活环境,石源带着村两委,向群众多方征集意见,全面掌握他们的诉求,并将造福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与乡村整体建设统筹考虑。

完成岭里“孝德”文化广场、“孝德”文化门楼、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休闲公园、造福工程临河路段安全防护栏、照明路灯等一系列民生补短板工程,让村子重焕“光彩”……一个个群众乐盼的配套设施不断落成,让群众脸上笑开了花。

“不仅房子好,配套设施也好,这才是真正的造福工程啊!”岭里村村民郑贵协感慨。造福工程实施后,他与村里其他29户村民一起在这里盖了新房、安了新家,日常和家人在公园里逛逛,成了他最大的爱好。

如今,岭里村随处可见石源心系群众的缩影,一点一滴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完成洋中自然村河道坂岸建设,推动碓坝下河道清淤和坂岸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洋中自然村巷道硬化和边沟整治,提升自然村人居环境;推进水源地保护和用水管网日常管护,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我们多跑一分、多做一分,村子的发展就多一分希望。我想,这就是我们驻村第一书记的初心。”石源说。

一年多来,屏南的省市下派驻村第一书记想方设法争取上级党委、选派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筹措项目资金,在当地大力实施路、水、电、造福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双溪镇后峭村驻村第一书记邹毅完成了污水管网工程、村内巷道石板改造工程、村公共厕所工程、村委楼改造工程……

甘棠乡梅花地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子建完成了村级卫生所改建、改水改厕、小型拦河坝建设、新村自来水改造和新村环村路亮化项目……

棠口镇旺坑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彪完成了杨梅基地机耕路及灌溉系统项目、村主干道硬化建设项目、河道坂岸工程项目、便民服务中心项目……

他们,用自己的忙碌和奔波,修补着贫困村欠缺的一点一滴,为贫困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做发展的“谋划人”

基础完善了,就要开始谋划发展。驻村第一书记们发挥各自优势,为所在村“把脉开方”,引入新理念、新模式、新举措。

发展第一要素是人。屏南的省市下派驻村第一书记们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着力“建强一个村级班子、带好一支党员队伍、培育一批骨干力量”。

他们利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契机,注重把村里那些政治素质过硬、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的“能人”、有科技致富经验的“强人”、有强村富民本领的“带头人”推选到村干部队伍中,切实做到“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队伍壮大了,还需要有谋划,驻村第一书记们“八仙过海”,因地制宜地为所在村谋划了未来的蓝图。

熙岭乡龙潭村,旧称龙潭里村,村内文物古迹较多,至今保存一批明清时期建筑。同时,拥有第一批国家非遗项目四平戏、省级非遗项目红粬制作和黄酒酿造技艺等,先后被列为福建省传统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也曾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有着这些特色资源,就不能走寻常发展之路!”针对人文底蕴深厚这一情况,龙潭村驻村第一书记夏兴勇带领龙潭村以及周边村“两委”一班人,在党总支和广大党员的积极促进和主动作为下,组织古民居户主与村委签订15年期限,村委与外界精英新移民签订15年期限,村委代租代建,外界精英新移民出资代建所有费用。

如今,这些“新村民”开起了民宿、咖啡厅、书屋等,主动为村子“当家”和“叫卖”,成了龙潭村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无独有偶,屏南县长桥镇柏源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辉以党建促发展,以精准扶贫、产业扶贫为主线,充分利用237国道、仙山牧场毗邻的优势,挖掘闽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千亩梯田景观、古村落、柏源溪等生态背景多样性资源潜力,重点推进建设与旅游业配套的传统种植业。

屏南县屏城乡坑头村驻村第一书记朱乃铭则按照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花”生态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就地取材将杜鹃花作为“一村一花”重点种植。截至目前已种植杜鹃花500余株,紫薇花480株,木槿花150余株,种植油菜花2.5亩,试打造杜鹃为主群花萦绕的特色生态“香村”。

在他们的带动下,各村做了许多以前不敢想、想不到的事。可以说,驻村第一书记的到来,为这些乡村增添了一抹抹不一样的色彩。

做致富的“领头人”

怎么样才能让老乡们的口袋鼓起来?这是屏南驻村第一书记们日思夜想的大事。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他们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屏南特色农产品丰富,但一些农户手里的农产品,要么卖不出去,要么卖不上好价钱。

2018年,“第一书记”们碰头探讨、集思广益,并形成初步设想:对屏南特色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加工、包装,统一平台销售。

谋定而动。经15名驻村书记联合策划与推动,屏南县农特产品全域扶贫运营中心正式上线,同时依托第三方于2018年4月成立驻友富屏公司,并注册“精福屏”统一商标,搭建起集收购、包装、营销等为一体的线上线下双向延伸服务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成为县域农产品上行和农业信息服务下行的有效平台。

屏南县农特产品全域扶贫运营中心采取“1+X”模式,即选择县城中心区域人流量多、交通便利的旅游集散中心建设1个县级运营中心门店,并利用各个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产品收购点,形成全县农特产品产销网络,由运营中心统一进行产品包装、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工作,打破以往农产品“小”“散”“非标”的状况,逐步形成订单式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贫困农民增产增收。

每一位驻村书记,都把“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放在心上,不断探索村民脱贫致富、村财壮大增收的新路径。

甘棠乡新田村共232户978人,常住人口不足300人,贫困户共11户51人。过去,由于受交通制约,新田村丰富的资源未能好好开发利用,村民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生活十分困苦,基本没有村财收入,是扶贫开发重点村。

微信图片_20190920201752.png

为了转变新田村的困境,驻村第一书记董建武创新“党建+金融+社会组织+市场”的“四加”模式,以及联学联建党建脱贫和联产联销产业兴村的“四联”方式,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董建武积极牵线搭桥,依托各帮扶单位共建共进作用,成功引进了超大集团佳仆养鸡项目。超大佳仆公司为贫困户提供鸡苗及全程养殖技术指导,消费者可通过手机APP 实时查看养殖过程,保证土鸡品质安全可控;深圳前海分行向贫困户提供无息贷款,深圳福建商会牵头向深圳市场推销。

“董书记帮我引进养鸡项目,还帮我获得无息贷款。”建档立卡贫困户黎益彭一家七口人,以前就靠他一人打零工勉强维系生活,有了养鸡收入,负担减轻多了!新田村已带动黎益彭等3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鸡,第一批900只鸡于2018年10月底全部售完,增收2万余元,目前正在养殖第二批鸡。

一年多来,驻村第一书记们发挥自己的思路、资源、人脉优势,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让他们共享的发展带来的红利。

做群众的“贴心人”

驻村,就要“驻”到群众心坎里,这是驻村第一书记们的共识。

“告诉你个好消息,你的危房改造项目县里批了!你再也不用住在危房里啦!”去年,9月29日,岭下乡上梨洋村驻村第一书记柳斌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闯”进低保贫困户陆华周的家中,第一时间将好消息传达给他。

就在前一段时间,陆华周的居住条件还让柳斌担心不已,“华周身体本来就不好,再住在这种老旧危房里,万一出点事怎么办?”为了让陆华周早日“安居”,柳斌多次往县里跑,帮助其争取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

这样的场景,在上梨洋村并不难见到。但凡乡里乡亲有些困难,柳斌都会尽自己所能,实打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嘴里总说着:“如果不帮村里多做些事,不帮乡亲们多跑跑腿,那我这驻村还有什么意义?”

而在路下乡三万里村,温情的故事同样书写。

三万里村由于地理环境差、交通不便已造成停学二十余年,很多村民跟着幼小的孩子到乡镇租房陪读,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负担。村民多次找到庄世堂,向他抱有求学之苦。

村民的抱怨触动了庄世堂。“扶贫要扶智。如果连求学都这么艰难,脱贫之路不是更艰难?”他心想,无论如何都要把群众的期盼落到实处。

那时原在杭州从事教育的徐邦挺老师,年后回家,见家乡变化极大,便有了留村开办幼儿园的想法。两人不谋而合,说干就干,在路下乡党委政府、路下乡中心小学李华云校长和屏南县光明幼儿园的帮助下,庄世堂利用扶贫资金将旧村委楼部分房间装饰一新,于2018年9月1日三万里村公益性学前班恢复教学,吸纳了6名儿童就读。

“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心都要被暖化了,能实实在在的帮到他们我很高兴。”庄世堂说。

这些都仅是驻村第一书记心系群众的一个缩影。双溪镇章岭村驻村第一书记林桂武当起村民“亲戚”,主动介绍7户贫困户到屏南城关务工;寿山乡梨后驻村第一书记张军得知村民为种植技术困扰,马上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对梨树追肥、剪枝、病虫害处理等进行专业辅导培训……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把村民的事时刻放在心上,真心为群众服务,屏南驻村第一书记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第一书记”的职责!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