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城厢区灵川镇下尾村蛤农陈金聪,前往厦门租赁的水产养殖场收成花蛤苗,百担花蛤苗过秤后装上冷藏车,一路北上往辽宁丹东。
时下,花蛤苗收成已近尾声。陈金聪告诉笔者,下尾村花蛤养殖历史悠久,一颗小小的花蛤苗竟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归功于上世纪70年代省市水产研究人员,他们在该村花蛤土池人工育苗技术获得成功。之后,尝到科技甜头的村民开始利用学到的技术,在海堤外人工扛石挑土,围起总面积近千亩的几十个花蛤育苗池,走上自主培育花蛤苗之路。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下尾村及我市周边的浅海滩涂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为了拓宽育苗业的发展空间,该村花蛤育苗户便把发展的目光瞄准厦门、连江等辽阔的滩涂。由于这些滩涂面积大,租金低,而且无污染,是发展花蛤养殖的风水宝地。于是,育苗大户黄国锋、江金坤等按照“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采取股份制经营方式,“抱团”承租滩涂,跨地区繁育花蛤苗种。至目前,全村已有600多家养殖户出外承包滩涂,育苗面积达3万亩,90%为外地的浅海滩涂,其中漳浦、云霄一带就有上万亩。林洪海说:“‘股份育苗’解决了养殖户资金短缺的难题,不过莆田农商银行灵川支行的支持力度也蛮大的,每年贷款额度达5000万元。”
经过科学管理,精心培育,如今,该村培育出的花蛤苗品质优良、杂质较少、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地方,受到了各地蛤农的青睐。每到蛤苗上市期,辽宁、山东等地的商贩纷纷前来购买。据了解,今年该村花蛤苗产量1万多吨,预计产值近5亿元,比去年明显增加。
养殖大户陈玉龙告诉笔者,村里蛤农培育的花蛤苗远近闻名,蛤苗产量位居全国首位。每年4月蛤苗交易高峰期,到村里来收苗的货车源源不断,卖苗的、买苗的,讨价的,看行情的,每天都像过节一样热闹,育苗户忙得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刚投放下来的花蛤苗肉眼完全看不到,放大几百倍也才黄豆大小,可它的本事真不小,不但出村镇、省市,还将入韩国。”林洪海说,目前“蛤苗出国”事宜正在谋划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