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奔小康 乡村旧貌换新颜
莆田青垞村驻村第一书记蔡文耀谈抓好精准扶贫产生的效应
2019-10-08   来源:湄洲日报

2017年底,莆田市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实现脱贫;2018年未出现新增或返贫对象。88个贫困村完成脱贫摘帽79个,最后9个今年全部脱贫。

“青垞村是省定贫困村和全国扶贫旅游重点村,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脱贫摘帽,正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驻村第一书记蔡文耀在沙龙上如是说。

微信图片_20191008090353_副本.jpg

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驻村第一书记蔡文耀

“青垞村位于木兰溪南岸,壶公山麓,辖区内有王厝、张厝、云庄、桥头四个自然村,总人口2608人。全村耕地面积884亩,山地面积3250亩。村民世代以种植龙眼、枇杷水果和蔬菜、水稻等传统农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村。”蔡文耀介绍,城港大道开通前,青垞村可以说是在山沟沟里。村民不但外出交通不便,而且村道大多是泥泞的小路。流经村庄的溪流也得不到有效保护,蚊子苍蝇等猖獗。

蔡文耀说,青垞村真正的变化始于2015年开始的脱贫攻坚战。自从青垞村被列为贫困村后,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了青垞村大力支持。村里的道路硬化了、路灯立起来了、绿化率提高了,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人居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同时,村子和城区间也修建了畅通的道路,让村民不论是外出务工还是销售农产品都更加方便,有力地促进了村民收入提高、生活改善。因此,青垞村虽然被列为贫困村,但村里没有一家贫困户。

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民的收入有了提升,但零收入的村财让青垞村无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村级集体收入如何“破壳”,成了村“两委”亟需解决的问题。产业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经集体决策,青垞村邀请在外经商致富的乡贤回乡投资,并通过土地流转,将村内废弃的山塘和周边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改建成为青垞游泳池,实现了每年10万元的村财收入,在2017年顺利完成贫困村摘帽。

“单靠一个游泳池上缴的10万元收入显然是不够的。青垞村想要真正脱贫致富,就要有更多的自我造血功能。”蔡文耀说,如今的青垞村东邻城港大道,莆秀高速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又紧邻莆田市区,地理位置优越。村落依山傍水,东圳水渠绕村而行,自然环境优美,又有木兰溪治水功臣钱四娘墓地所在的香山宫、革命烈士陈发治纪念碑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利用传统农业、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青垞村实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目前,青垞村已委托莆田学院做了全村的乡村休闲游总体规划,并引进了名特优农产品种植和玫瑰园项目等。下一步,青垞村计划引导业主依托玫瑰种植项目建设婚纱摄影基地、婚庆一条龙服务中心,以及玫瑰衍生产品如玫瑰饼、玫瑰油、玫瑰香精等系列产品展销平台,形成种、养、游、娱等一体化旅游新体验。

“贫困村本身存在先天不足,想要摆脱贫困,需要有精准的政策支持。”蔡文耀说,针对青垞村玫瑰种植园、游客服务中心和游客停车场等扶贫项目用地,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以推动青垞村更好地实现高质量脱贫,进而真正地实现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