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生是厦门海关副调研员,二级关务督察。2017年12月,作为福建省委组织部第五批扶贫干部,从繁华特区来到永春县偏远小村——桂洋镇新岭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出生于闽北,199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当过教师,做过警察。60后的他,在扶贫干部中算是“高龄”的了,或许因为如此,他多了一份成熟稳重,睿智健谈与雷厉风行。他的到来,为省级贫困村新岭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老实说,刚开始也是压力重重,有犯难情绪。尤其是看到新岭村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恶劣,角落分散,土地贫瘠,村财收入少,贫困人口多,村民思想观念陈旧,我感到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但是既然来了,就不能退缩,要沉下心来,干出点成绩。”刘斯生说。
一年多来,他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抓好“党建、发展、民生、治理”的部署和要求,带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扎实苦干,使原本落后的新岭村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如今的新岭村旧貌焕新颜,驻村的各项任务初见成效。
走进群众接地气
刚到新岭村的时候,除了客观存在的困难外,刘斯生个人也遇到一些主观上的难题。到村不久,因山区气候多变,他的身体很是不适。从机关到基层,从城市到农村,远离家庭和亲人,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不懂闽南话,这让他一时半会很难适应。
为尽早摸清村情,他第一时间就主动向镇村干部和前一批驻村干部请教,熟悉农村工作方法和村干部的工作艺术。“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他知道,驻村工作要做好,要紧紧依靠群众。驻村三个月他白天走村入户,晚上认真学习扶贫相关政策,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他常与老乡拉家常,交朋友,倾听老乡各类诉求,建立村情民情台账。这一切,村干部和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很快便消除了隔阂,认可了这位特区来的第一书记。他积极开展走访帮扶活动,对全村60周岁以上老人进行“两节慰问”,每人发放油、米或运动鞋。每年对全村贫困户发放慰问金或物资,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中。当他得知村里国定贫困户林月碧房子被烧毁住无定所时,他第一时间向桂洋镇党委反映情况,并到县农业农村局了解相关政策,帮助争取3.5万元的住房补助金进行重建。入住前,林月碧特地叫人写了一幅对联贴在新居门前:幸福感谢共产党,新居不忘习主席。通过这件事,让他感到驻村工作的意义,心里充满自豪感。
为切实做好帮扶工作,助力贫困户脱贫,实现脱贫不返贫这一目标,刘斯生四处争取扶贫资金,引导贫困户发展适宜的养殖业,并帮助出售。每个周末回厦门,他的后备箱总是装满他“推销”给亲朋好友的农家蛋、猪肉、鸡肉、鸭肉。据悉,刘斯生到任后,共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10多万元。村国定贫困户吴良居说:“刘书记可以说几乎每周都从我这边购买蛋、鸡鸭肉等农产品,然后自己开车原价将这些农特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从永春桂洋驱车回自己位于厦门岛内的家仅需2个小时车程,但是为了让客户第一时间拿到新鲜的农特产品,经常挨家入户送货上门,五点下班到晚上十一点到家已成为家常便饭,这真的值得我们钦佩。”
此外,他还积极帮助村民就业。介绍村民做保洁员,当演员,参加民间西乐队演出,使他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目前,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均达到脱贫标准。
身为厦门海关书画协会秘书长,他发挥自身特长,结合“翰墨校园”文化活动,到桂洋镇中心小学举行书法讲座,到永春七中为学生免费教授书法,并在元旦春节时,下乡为村民们书写对联……
驻村以来,刘斯生不仅走遍了新岭村的各个角落,而且踏遍桂洋各个村居,每步都记录着成长的足迹。现在的刘斯生,对新岭村的村情民情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理清了驻村工作思路,也以真情赢得了村民们的心,村民们常到他的宿舍唠嗑。“对群众掏出真心,他们就会用真情回报”,刘斯生如此说。
凝心聚力抓党建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是刘斯生的口头禅。刘斯生到任后,首先抓好村党支部建设。在去年的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中,他严格程序,严肃标准,新选2名35岁以下、大专学历、有冲劲的年轻人担任支委,选优配强了班子,优化了干部结构。为调动村两委积极性,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他还帮村两委交社保、公积金。经过多方争取,泉州海关等单位送来办公用品,改善农村办公条件。
新岭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刘斯生充分发掘这一资源,在村部建设“初心堂”,作为党员教育活动场所,经常在这里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员党性和组织凝聚力;在村委会门口建设“初心墙”,宣传本村吴氏、阮氏家风家训、老游击队员英雄事迹,开弘扬美德,培育文明新风;在新建的太阳能路灯灯杆上悬挂廉政教育、家风家训、法治宣传等广告140面;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组织部分党员到古田会议会址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激励党员践行誓言,永葆党员政治本色;组织村党支部与厦门海关机关党委、人事处等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同打造“党建+”特色品牌,实现资源共享、互帮互促,开启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的结对攻坚新篇章……
如今的村委会,从办公的硬件、软件到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增加村财促发展
驻村前,新岭村的村财年收入仅有6300元,尽管有镇里的补助,但村干部的工资还是经常发不出来,积极性普遍不高。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贫困人口众多,1300左右的人口,常住村里的不到400人,多是留守老人与儿童……面对这样的困境,刘斯生没有灰心,迷茫,经过与村两委商讨,认为村财增收最为关键。
但是村里缺资源,没产业,几乎一穷二白,为此,刘斯生可谓绞尽了脑汁。他敏锐地看到了光伏发电这一项目,为此,他多次跟派出单位厦门海关汇报,协助解决资金问题,建设了90千瓦光伏发电,预计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7万多元;同时争取到省扶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补助资金50万元,依托永春县桃溪水利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市场运营主体,以资金注入的形式,获得固定分红收益,每年可增村财3.2万元;投入10万元合股桃城镇济川社区厂房,年租金0.6万元;2019年更是投入132万购置桃源天骄5间单身公寓,预计年收租金9万元,进一步实现贫困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新岭村集体创收项目发展中,有望突破20万元,超过省级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年10万的村财收入。
民生工程暖民心
民生工程关乎百姓利益,关乎社会和谐,民生无小事,冷暖在人心。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刘斯生时刻挂心的事。
“要想富,先修路”,新岭村含地洋等路段,村路损坏已久,一到雨天车子四处打滑,导致运载的饲料、肥料等无法进村,村民百般苦恼。刘斯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立即向上级单位争取项目和资金改建了新岭村温巡到含地洋、龙堀,深坑至飞腾宫,村小学至青竹坑、含地洋到丘峰岩景区五段公路。值得一提的是,含地洋到丘峰岩路段,这是村民到锦斗镇集镇赶集的必经之路,以前都是狭小的土路,崎岖难行。该工程段耗资70余万,水泥路铺设后,群众将生产的农产品销往邻镇市场便方便许多,村民们感念不已。
除了修路,他还对部分路段进行综合治理,种植格桑花等花草,乡村路“漂亮”了;积极向市老区办等单位争取20万元用于改造旧线路,新安装太阳能路灯,乡村路“明亮”了。
此外,他还争取到70万元用于自来水改造工程,修复避灾点饮水储水池,解决村民生活用水问题;投入20万元用于建设温巡、大坪、南坑、金沙角落等五条水渠农田灌溉工程;投入20万元建设体育活动广场,安装活动设施,给群众提供一个锻炼身体、休闲的场所;在小学一楼建设装修新岭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置“幸福宴”,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到养老中心免费午餐;投入2万元,每户发放一个干湿分类垃圾桶;投入3.5万元,对新岭格至赤水的3公里沿线重污染的猪栏、厕所、影响景观的旧房屋进行拆除,为22户农户争取三格化粪池新建高造补助资金4.4万元……
现在的新岭村,正朝着美丽乡村快速发展,脱贫工作也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当地的领导和群众对刘斯生赞不绝口,齐夸党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好干部。
综合治理促和谐
有效的综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新岭村两委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村里实际,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挨家挨户分发宣传单,宣传“扫黑除恶”,检查综治“三率”开展情况,在村部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等,做到宣传无死角,为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平安桂洋”暨扫黑除恶文艺晚会,收到良好效果。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大力宣传文明节俭办理婚丧事的好处,使之达到家喻户晓。树立典型,积极引导群众开展自我教育。配合做好非洲瘟疫防控工作。与养猪户签订《禁止泔水养猪》承诺书,并对养猪户进行专门的防控知识学习,宣传非洲猪瘟疫防控的相关措施,提高养猪户对非洲猪瘟疫的识别和防控能力。……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具有着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也给综合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刘斯生表示,在修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征地问题,这地不全是本村的地,也可能是邻村的地。在扩宽、硬化温埙到含地洋路段时,就用到了邻村的地。结果邻村个别村民百般刁难,即便做出了最大的让步,仍不依不饶。刘斯生通过走访,知晓了两村在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一场婚宴上的“宿怨”。随后,他赶紧通过两村德高望重的老人和社会贤达,千方百计地做村民的工作,费尽千辛万苦,终于使得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修路工作也得以顺利实施。现在,两村已有几对青年男女谈上了恋爱……
“当年在读教育心理学,没想到时隔多年,这些知识在驻村工作用上了。”刘斯生不无感慨地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刘斯生表示,在剩下的一年多的驻村工作中,他将继续怀着不忘初心的热忱,把驻村当事业,把群众当亲人,耐住寂寞受住辛苦,攻坚克难,在扶贫攻坚的路上做个有温度之人。( 作者:刘春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