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生态
2019-11-06   作者:杨晶 郑华峰   来源:中国水利报

宁德市地处闽东,依山面海,水系发达,全市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水系14条。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县际不平衡,水旱灾害频发,让宁德的发展也有着“水烦恼”。

近年来,宁德市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与宁德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实现从工程水利向城市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的转变。

——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强化河湖综合治理,精心打造“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生态水系;

——构建闽东大水网,探索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水安全保障;

——水利与环保、建设、农业、旅游等多方面融合,着力构建人水和谐、滨水宜居的水生态循环系统。

如今,宁德的水生态之变让人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河湖长制为平台 强化河湖综合治理

推行河长制,是破解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宁德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列入市、县、乡三级“河长制”管理的河流共340条,其中市级5条、县级49条、乡级286条。

组织体系建立,河长实现全覆盖。宁德市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组织机构设置,全市共设市级河长7位、县级湖河长67位、乡级河长(含河段长)991位。市委书记、市长任市级河长,市、县、乡全部实行双河长制,落实村级河道专管员1745名。

出台规章制度,创新推进依法治水。宁德市制定了市、县、乡河长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督查制度、工作考核办法等六项制度,出台了《宁德市河道专管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宁德市河长巡查工作制度(试行)》。

霍童溪是福建省“五江三溪”之一,是宁德市独立入海的第二大河流,被闽东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为更好地保护好“母亲河”,市人大开展《霍童溪流域保护条例》立法工作,由市水利局负责起草,经省人大常委会审核批准后,已于今年7月1日开始施行。

市、县两级全面设立检察院驻河长办检察联络室,配置河道警长,助力河长依法履职,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同时,依托“智慧河长”平台建设及河道智能化管理手段,以河湖问题为导向,不断推进综合治理见成效。

守护碧水清流,宁德各地在行动——

周宁县率先设立“民间河长”,提出“全民治水、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对全县54条流经乡村的河流进行分类指导、全面整治,实现了“可饮用、可观赏、可保健、可游泳”四种效果。

屏南县在全市率先实行“县管乡聘村用”,落实河道专管员165名,明确每人每月补贴1500元,列入县财政预算。

……

出实招,动真格。河长制实施以来,宁德市水利局组织对全市693座农村小水电站生态流量进行复核,制定“一站一策”整改实施方案,对环境影响大、安全隐患突出的小水电站实施退出,2019年已完成整改90%小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设施改造,53座小水电站被拆除退出。

针对非煤矿山、违章建筑、生猪养殖和黑臭水体等重点问题,开展全面清理。古田县花费3.8亿元关闭166家石材加工企业和石材矿山。与此同时,结合乡村旅游逐步对部分矿山进行生态修复。

宁德市的东湖,如今已经有了湖长,湖面巡湖、保洁由专业化队伍承担,结合涨退潮定期更换水体,确保生态景观。2014年,东湖成为宁德市首个国家水利风景区,每天来东湖游玩的人络绎不绝,这里已成为宁德市民休闲健身的首选场所之一。

从河流到湖泊,从管好盛水的“盆”,到护好“盆”中的水,宁德各级河长湖长正在担负起“守护者”的神圣使命,河湖生态环境在一天天地变好。

以生态水系建设为抓手 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2016年6月30日,时任福建省副省长黄琪玉和全省各地分管水利的领导及水利部门一把手齐聚宁德,考察霍童溪九都段万里安全生态水系治理。参会代表对于项目建设的做法赞不绝口。

按照流域综合治理的理念,九都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整合了水利、住建、环保、农业等资金,投资2500多万元,通过水系将沿岸美丽乡村联成一串,创建了“水韵九都”国家水利风景区。综合治理带来的红利让九都贵村连续3年获得“全国十佳最美房车露营基地”美誉。目前,宁德正在打造霍童溪“百里画廊、摄影基地”。

本着把点的成功经验推向面上,带动宁德水利建设的想法,霍童溪蕉城九都段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宁德全面推广。

福安市2017年以来投入1亿多元资金,建设穆阳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融自然生态、防洪安全、红色文化、观光农业、体育健身、乡村旅游和民俗文化为一体,精心打造“清新穆阳溪、醉美桃花源”生态水利名片,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2018年5月22日,福建省省长唐登杰率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对该项目进行检查时给予好评。福安还投资3.1亿元,在溪北洋新区排洪渠工程建设中,结合城市绿道,打造水利休闲健身景观公园。

一组数据清晰地展现近年来宁德水利建设取得的成绩:建成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23个,治理河长282公里,总投资3.7亿元。同时,结合生态水系建设和水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宁德市开展了水土保持项目“福安秀溪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的创建工作,已通过省厅组织专家进行的初步验收,并创建了7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水利风景区。

宁德市通过生态保护措施、生态修复措施、生态水利措施、生态亲水措施和标识管理措施,按照“有长年流水、有清澈水体、有护岸林带、有野趣乡愁、有安全河岸、有自然河态、有丰富生物、有管护机制”的具体目标,促进水系完整性、水体流动性、水质良好性、生物多样性、水文化传承性,正在让河流重现生机,让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水文化宣传展示为载体 弘扬闽东治水精神

寿宁县下党乡依山傍水,赛江源之修竹溪穿境而下。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当年徒步到下党乡现场办公的情形至今仍在当地广为传颂。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建设实践、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30年来,下党乡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弱鸟先飞”的意识,自强不息。久久为功,让下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下党乡在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中打造了“滴水穿石”主题园区,旨在进一步弘扬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的“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铭记总书记当年深入下党乡调研的为民情怀。

闽东水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

蕉城霍童黄鞠水利工程,已有1400多年,至今仍在发挥部分工程效益。闽东先人在生产力低下的隋朝,发挥聪明才智,勇于创新,采用“火烧水激凿石工法”劈山挖洞,引水灌溉万亩农田,惠泽百姓。2017年黄鞠灌溉工程成功申报福建省第一批水文化遗产,同年10月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人鱼同乐的周宁鲤鱼溪,采用鲤鱼生物预警监测水质,制定乡规民约保护水生态,蕴含着闽东人民古老智慧,还发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护水爱鱼文化。

闽东苏区柏柱洋的“红领巾水库”,是当年苏区少先队员领头,全省一千万少先队员各积攒一分钱,捐资10万余元支援建设而成,至今还流传着“以我所能尽责任”的红领巾水库精神。

为弘扬闽东优秀水利文化,传承治水精神,展示宁德水利的发展历史和成就,宁德水利文化展示馆2017年建成。展示馆以治水人物、水利精神、水利科技、生态水利、水利成就及水利文物六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展示宁德水利文化与水利事业发展成就,还专设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黄鞠水利展示区,以雕塑模型及图文展示,弘扬闽东水利精神。

以水资源、防洪安全为保障 夯实水利基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不锈钢、铜冶炼和汽车等千亿产业落户宁德市,宁德市对水资源保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市水利局紧紧抓住建设福建省生态文明实验区的大好时机,着眼未来,提前布局,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有的放矢补水资源与水网工程建设滞后的短板,抓紧构建大水源、大水网,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破解供水难题。在编制《宁德市中心城区水资源规划》及《环三都澳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的基础上,2016年,市水利局编制完成《宁德市闽东苏区重点区域水资源配置规划》,水资源配置规划有了新目标。

——2020年基本解决宁德市闽东苏区重点区域工程性缺水,形成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工程体系;

——2035年完成“五纵三横”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建设,全面解决区域性缺水,形成满足生活生产、河流生态、城市景观、休闲娱乐需求的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

水资源保障,水库水源地建设是关键。宁德市先后建成蕉城区官昌水库、柘荣溪门里水库、霞浦大乾里水库和寿宁西山水库等水源项目,其中,蕉城区官昌水库增加宁德城区31万吨的日供水能力。目前,有8座中型水库正在开展建设前期工作。

推进构建闽东大水网支撑工程。福安市完成湾坞供水工程项目建设;柘荣县开工建设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福安市穆阳溪引调水工程以及福鼎市构建“两库三线、环网互补”的区域水网连通等一批重点水源和供水水网工程前期工作,辅以农村安全供水工程提升,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福鼎市先行开展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探索实践,探索水资源统一管理,按照“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国有控股、集约经营”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和城乡二元供水的格局,整合水务资源、资产、资本要素,统筹城镇、乡村协调发展,形成由福鼎水务公司的建设、运营、管理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格局。

大力推进防洪防潮工程建设。重点实施赛江防洪工程、闽江古田段防洪工程等一批中小流域治理工程和宁德东湖25孔水闸改造等一批水闸、水库、海堤加固工程;建成了柘荣城区高水高排项目,发挥了很好的防洪效益和生态景观功能;开工建设周宁、寿宁两个县城区的高水高排工程;完成了宁德中心城区防洪防潮项目可研,为下一步宁德中心城市空间拓展和提高城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做好项目准备。 

此外,为配合重大产业布局,配套建设提升了蕉城三屿海堤等一批防洪防潮工程;持续推进上白石水利枢纽项目前期工作,作为国务院172项重大项目,该项目实施后福安市城区的防洪标准可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提升水利发展水平

在水利部、福建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宁德市水利局创建了九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示范园今年3月1日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

九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按照科普教育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它以霍童溪九都段为中心,分为科普教育区、科研试验区、植物园区、治理示范园区、休闲观光区共五大功能区,总面积52.37公顷。

宁德市通过园区创建、强化管理,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水情教育与水土保持科普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课题研究的基地。

目前,水利部水土保持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在水保园设科研基地,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在水保园设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中共宁德市委党校、宁德行政学院在水保园设现场教学点。

九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宁德水利工作中注重科技创新的缩影。多年来,宁德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水利发展水平。从市政府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签署的水利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到市水利局与太湖流域管理局经济发展中心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从市水利局与太湖流域管理局经济发展中心合作开展宁德水利发展研究和“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到开展的“基于生态海绵流域理念的河道生态模式构建与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的前期工作,一项项协议在签署,一个个课题在开展,宁德市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发展水平的脚步从未停歇。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市水利局洪水预警中心与河海大学联合开展的“赛江流域实时洪水作业预报与调度系统研究”课题获得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市洪水预警中心与南京水科院合作的“霍童溪流域梯级水电站水库群洪水调度与实践”课题获得福建省水利科技二等奖。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宁德地处沿海,南连福州,北邻温州,区域优势独特,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宁德市围绕“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中心任务,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沿海与山区联动,建立高质高效的经济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社会生态“一二三”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宁德市正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相信经过努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愿景必将在宁德实现。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