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旧貌换新颜——延平高质量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2019-11-20   作者:张莎   来源:闽北日报

17日,走进延平区巨口乡谷园村,道路干净整洁,路旁绽放的三角梅随风摇曳,仿佛在热情地迎接远来的客人,清澈的小溪边,有几棵茂盛的老樟树,不远处的明清古厝散发着古朴的味道。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这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焕发崭新魅力。

今年以来,延平区着力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城市精细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一个个村庄旧貌换了新颜。

拆除旱厕,古厝古宅干净亮堂

谷园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从拆除旱厕开始。全村古厝古宅众多,大多是深宅大院,一个院落少则三户,多则十多户人家,家家户户的旱厕都在院子里,臭味弥漫、苍蝇横飞,掩盖了古厝的美。

2019年初,村里开始逐步拆除道路旁的旱厕,可70多座庭院内的160多个旱厕怎么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说破了嘴、跑断了腿,收效甚微。

对此,谷园村改变基层治理思路,尝试干部群众一起干。全村70户常住户划分为5个保洁责任区域,每个片区由一位村两委干部任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各一人为副组长,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管理,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

原先村主干“一肩挑”主抓整治工作的“独唱”,转变成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各司其职的“大合唱”。

谷园村村干部吴恒樟告诉,“网格化”划片包户后,他积极和片内村民多次沟通,半个月内,其负责的13户15个旱厕、8处临搭就已拆除。

“网格化”真管实管,日常巡查和互相监督两不误。现如今,160多座旱厕已全部拆除。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村里又新建了7座水冲式公厕。旱厕拆出公共空间,深宅大院显得干净又亮堂;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藏在深闺的古厝成了“香饽饽”,游客越来越多。见到家乡蕴藏着的蓬勃商机,在杭州做餐饮生意的吴继珠回乡成立五鑫农业生态专业合作社,目前他正着手盖民宿做农家乐。

啃硬骨头,九年违建一周拆光

夏道镇小鸠村发财山片区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九年前,两所大学搬至附近,万余名学生日常的餐饮娱乐几乎都在这里,形成了一条学生街。

发展机遇来了,“麻烦”也来了。学生街商铺占用人行道,两侧的背街小巷搭建店面更是屡见不鲜,短短的几条街巷就有数十家餐饮店,不少店主在人行道摆上餐桌经营。

今年10月23日,延平区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检查组不打招呼、不设事先线路进行实地查看,现场指出六个问题,督促立即整改。

整治临搭占道的过程,可谓是困难重重。“一处在巷尾搭盖的店铺,年租金数万元,这次人居环境整治涉及的店铺达70余家,直接影响到村民的利益。”夏道镇党委副书记王昌武告诉。为啃下发财山片区整治这块硬骨头,镇村干部共同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逐一拆除临搭的彩钢瓦商铺等。

一周时间,镇村两级共出动上千人次,白天拆违,晚上巡逻,共拆除5600平方米临搭违建。10米宽的学生街主干道露出了全貌,6米巷消防通道干干净净,整个发财山片区焕然一新。

取得初步成效后,镇村两级举一反三,建立联合巡查机制,由镇领导带队,从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队、派出所以及小鸠村、包村工作队各抽一人组建巡查劝导队,每日巡查,巩固整治成果。

“村头这块地,我们拆除彩钢瓦店铺,建成一个小绿地,设立宣传栏;6米巷,我们马上要铺上水泥,让它真正成为安全通道……”王昌武说。

创新方式,提升群众环保意识

“10月份开始,街道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转入攻坚克难阶段。”延平区四鹤街道宣传委员吴建清告诉。

四鹤街道位于延平城区中心,有社区又有村,改善人居环境任务艰巨。自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百日大会战行动以来,主干道乱堆放、乱搭盖现象明显减少,但小街小巷还有盲点。

对环境整治中存在的乱搭乱建、乱堆乱倒、乱占乱停等“六乱”现象进行梳理,四鹤街道确定每周解决一个难题,通过“每周一歌”集中整治与“整村推进”百人大会战相结合的方式,召集执法大队、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

四鹤巷步行街店面外溢是老大难问题,街道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整治,设置摩托车停放点,曾经杂乱的四鹤巷有了大变样。杨西(中)社区在拆违后的空地种上绿植,美化了环境;里丹巷拆出空坪,添置了休闲运动器材……眼见原先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成了人人喜爱的绿地、运动场,不少居民主动配合拆除违建。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延平区探索出一个个贴近实际、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洋后镇张贴保洁“红黑榜”,大横镇葫芦坵村通过“大手拉小手”提升村民环保意识等。截至11月17日,延平区共清理卫生死角和建筑垃圾6.76万处、18519吨,清理乱张贴小广告等6.97万处,清理河塘、沟渠296千米,清理柴火杂物乱堆放、乱停车、“僵尸车”、占道经营等8.21万处,拆除乱搭建、乱围挡、沿街影响市容和安全的雨棚、破损广告牌等2.61万处,拆除旱厕2756座。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