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融合”的南平探索
2019-12-11   来源:福建日报

25.jpg

南平延平区炉下镇斜溪村大力发展水美经济,生态餐厅和民宿兴起,村民吃上了生态饭。图为9日,游客在这个秀美的小渔村拍照赏景。黄杰敏 摄

作为生态资源富集的后发展地区,南平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接力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互促的新路子。近日,深入闽北,探访各地绿色发展的好故事。

  生态产业化:延平湖上新事多

  在大武夷旅游格局中,北山南水本应同频共振,“南水”延平湖资源得天独厚,属“闽山闽海黄金旅游线”。但是,近年来山的文章开发不错,水的资源挖掘不足,呈现“北热南冷”一边倒现象,“南水”藏在深闺人未识。

  如何点绿成金,让“南水”流金淌银,亟待南平生态治理来运笔破题。

  巧的是,延平湖近日成为关注的焦点。上月底,2019年中国龙舟公开赛总决赛在延平湖开赛,16支国内顶尖龙舟队齐聚延城,吸引上万名观众;本月初,首届全国郊野钓鱼大赛在延平湖拉开帷幕,近千名钓鱼爱好者参赛。“这次赛事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创下省内钓鱼赛事之最。”南平市钓鱼协会副主席王金荣说。

  以水为媒,延平湖孕育出特色品牌赛事,助力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发展。

  不仅有“动”的赛事,还有“静”的亲水旅游新业态,一些水乡渔村立足自身特色,因水而富。

  闽江河畔的炉下镇斜溪村,靠着一江秀色,植入水美经济的新基因,生态餐厅、民宿等新业态接连落地,游客络绎不绝。洲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叶进说,他是村里引进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建成500多平方米的生态餐厅和可容纳60多人的民宿等新业态,“看中的正是斜溪的水美经济,与建设中的闽江新港码头、延平湖旅游码头相得益彰”。

  卞存喜老人告诉,以前村里祖祖辈辈靠江吃江,九成以上家庭依靠艄排为生,在水面上风餐露宿很辛苦,现在吃旅游饭,村子美啦,换了一种新活法。

  “水美经济是全国首创,通过创新‘商、居、文、游’一体的水岸经济模式,既不断完善城市设施、功能,又打造一批亲水旅游、临水康养、涉水制造、滨水体育等新业态,将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举办龙舟赛、钓鱼赛等赛事,因地制宜引进一些旅游、养生项目,这是水美经济的破题之举,让好生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和‘聚宝盆’。”延平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嘉明说。

  产业生态化:园区内的绿色革命

  在三元竹产业循环经济园,竹、炭、硅和清洁能源等四大产业板块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产业链。“七成能源靠内部循环,只需要外部再补充三成,由园区集中供热来提供,园区入选我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福建南平三元循环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晓彬说。

  产业板块中一块是活性炭,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是行业翘楚,年产销木质活性炭8万吨,是全球最大的木质活性炭生产商。一枝独放不是春,元力联合三元等企业,强强联手建设竹产业循环经济园,打通产业上下游。

  往上游延伸,是竹产业。新建150多亩的竹产业园,主要生产建筑板、家具、工艺品等,南平竹资源丰富,原料不愁。此外,这也解决了活性炭的原料之渴,在竹制品生产过程中,六成以上的下脚料将变废为宝,成为活性炭的原料。

  往下游拓展,是硅产业。白炭黑、硅胶和水玻璃等三大产业板块都离不开能源,第四大板块就是清洁能源产业。竹产业循环经济园的过人之处在于,将几大板块优化组合。“通过两项创新技术,炭产业获得富余蒸汽用于硅产业,硅产业获得热水用于竹产业,竹产业获得竹屑用于炭产业,一环扣一环,实现循环利用。”赵晓彬说。

  园区还有一项绝活,那就是硫酸钠电解回收利用技术。这项技术把硅产业产生的硫酸钠废水通过电解生产硫酸、烧碱和工业用水。这样,硫酸和工业用水用于硅胶和白炭黑生产,烧碱用于水玻璃生产,水玻璃又是生产硅胶和白炭黑的原料。如此,九成以上废水都可回收,基本做到零排放。

  据悉,竹产业园目前正在建设,硅胶生产线部分投产。明年6月,四大产业循环链将搭建完毕,带动当地竹产业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后退养户转产转业,人均增收5万元以上,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

  “三元竹产业循环经济园是南平绿色制造的典范,将持续发挥南平元力活性炭有限公司作为省级绿色工厂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南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拔荣说,前10月南平绿色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96.7%,绿色发展动能加快形成。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