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四季如歌。转眼之间,第五批省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履职时间已过两年。在此时光里,霞浦组22位省市派驻第一书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推动脱贫攻坚、服务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维护和谐稳定五大驻村工作职责,牢记使命,踏实工作,认真履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各级党委和相关主管单位,以及驻地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在脱贫攻坚之后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充满历史的机遇,也存在着困难和挑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开拓发展思路,在中共霞浦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调下,省市派驻村第一书记霞浦组于2019年12月19日至20日赴蕉城、屏南学习调研,走访了6个行政村,就基层组织建设、产业方向选择、乡村振兴规划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充分交流。
发展特色产业,不搞强制命令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缺乏产业的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根据不同村庄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文则文”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发掘农村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载体新模式,规划发展一批符合地方特色、发展潜力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带动作用较强的农业产业。在蕉城区溪池村,利用村庄依山傍水的天然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休闲烧烤区域,并外包给企业,以达到合理开发、增加村财的目标。代溪镇的北乾村,打造当地传承千年的酿酒工艺与产业,通过现代营销新手段、新形式,把传统的乡村酒文化加以推介,产业得以发扬光大。但在产业谋划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不搞强迫命令、不搞生搬硬套,确保产业规划切合本地实际、符合农民意愿。
实施便民工程,不搞表面文章
城乡差距最直观的就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要坚持把满足群众需要、方便群众使用作为第一标尺,在充分梳理村庄布局特点、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要素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方便群众、影响全局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确保农村生活空间尺度适宜、布局协调、功能齐全。切忌好大喜功、华而不实、搞表面文章,坚决不搞盲目建设,坚决不上“高大上、假大空”、劳民伤财、引发民怨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屏南县寿山乡白玉村,通过引进体育产业项目,建设符合当地村庄布局的基础设施,使白玉村名不虚传、名副其实,像“白玉”一样,绽放出动人的花朵。
强化生态保护,不搞污染破坏
生态资源是农村最有价值、最具吸引力的资源;绿水青山是农村必须永久保留的底色。要落实生态保护优先的要求,以林地、基本农田、水资源、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及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点资源保护区等建设要求为依据,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村庄开发边界,统筹考虑生态修复方案及污染防治措施,保护好农村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优美环境。要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避免农村生态资源遭到污染破坏。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村庄建设规划的重点,着力解决垃圾乱堆乱放、污水横流、建房无序等关系农村民生的问题,让绿色成为农村最靓丽的底色。实地调研考察屏南县两个乡镇的4个村落,均保存着最为古朴天然的古村落状态,生态良好,空气清新,悠远宁静,田园风光。
珍惜历史文化,不搞大拆大建
村庄历史文化凝结着历史的记忆,是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要高度重视村庄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拥有文物古迹、古树古庙、传统建筑等文化遗产的村庄,要科学制定历史文化保护开发规划,保持村庄的历史文化完整性、独特性和延续性。要坚决摒弃大拆大建、统拆统建等“一刀切”的村庄建设模式,倡导运用“以旧修旧”“微改造”等方式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庄建筑、遗迹进行开发利用,厚植乡土文化,留住美丽乡愁,保留乡村风貌。实地走访蕉城区霍童镇,就是在保存古镇悠久历史的前提下,不断挖掘深厚的地方历史与文化,让历史、文化、名人展现在游客面前,呈现出历史文化的新魅力。霍童镇的非遗文化——线狮表演艺术,在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新元素,成为当今时代下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奇葩,并荣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殿堂。大力挖掘“乡土记忆”和“文化基因”,丰富农村历史文化内涵。要坚持既塑形、又铸魂,把历史文化保护开发与乡村文化振兴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
保留建筑风貌,不搞一律刷白
优秀的农村建筑设计不仅能充分展现本村特色传统文化,还能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结合农村实际,充分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建筑风貌元素,使农村建筑既有明显地域特征、文化特色和个性元素,又满足群众的建房期盼、生活习惯和居住功能。要改变一些地方“一律刷白”的简单做法,着重加强农村风貌整体管控,严格控制农村建筑的风格、颜色、立面及退让距离,精细选择农村建筑材料,严格农村建筑标准和质量,做到依山就势、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精致精美、人见人爱,避免片面追求城市化导致的“不土不洋”“千村一面”。
结语
历时两天的学习调研,历经蕉城、屏南三个乡镇六个村落的建设发展与实践,开拓了视野,也对当下脱贫攻坚之后乡村振兴进行了思考与规划。在赞叹、交流、探讨,静心梳理之后,是满满的收获。第一书记们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发扬“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巩固脱贫成果,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团结带领群众闯出一条富有各自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驻村工作已过两年多,带着切身体验的“寻找良方”的实地调研,显得更有实效,也为下一步的驻村工作添上无穷的动力。他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实履职,完成好驻村工作的每一项任务,不负组织和领导的嘱托和信任。
(作者系霞浦县水门乡百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