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 美丽乡村新图景
周宁通过“五措五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20-03-31   作者:张文奎 徐烽 黄起青   来源:闽东日报

山清水秀的龙住院村

赤岩村的“微花园”

环境整治后的坂坑村

苏家山发展乡村旅游

最是一年春好处。3月20日,恰值春分时节,来到周宁县浦源镇龙住院村,金黄的油菜花田像黄宝石般镶嵌在错落有致的古朴民居中,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溪上小桥别致,溪旁花红草绿,老人小孩散步玩耍,怡然自得。

长期以来,偏远落后和“脏乱差”总是一对孪生兄弟,作为浦源镇最偏远的龙住院村就是一个典型。在周宁各级党委政府的齐心努力下,龙住院村实现短时间内从“脏乱差”典型转变为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典型,其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也成了周宁县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有力注脚。

谋定而动把好全域整治“方向盘”

去年10月29日,周宁县党政领导班子来到周宁县浦源镇龙住院村,召开脱贫攻坚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和推动力。

“通过压紧压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全面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研判,精心制定方案,确保整治工作有方向、有节奏、有抓手,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周宁县相关负责人说。

谋定而后动,工作就有了科学的方向。周宁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方式,先行抓好“两高”沿线村、人口聚集村、特色亮点村整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全域推进。进一步健全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着重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历史遗存,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泗桥乡坂坑村以网格化管理评比的模式,激发村民参与保洁的热情。该村两委将全村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由3名至5名党员负责,每名党员包干监督联系5户至8户,同时聘请县人大代表作为卫生监督员。村党支部每月月底对每个片区进行网格环境卫生评比,将结果贴在宣传栏上给予通报,年底进行总分大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五名,分别给予3000元、1000元、600元的奖金。对于做得较好的、受评奖名额限制未评上的村民,年终村两委将给他们送上食用油等物资奖励。

生态优先下好治水改厕“先手棋”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也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痛点。长期以来,农村因生活条件和习惯问题,老式厕所不仅不美观,更是成为污染水体的重要源头之一。对此,周宁将“治水”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切入口,围绕可饮用、可游泳、可养身、可观赏的治理目标,从2017年开始推进“厕所革命”,并取得成效。

在周宁县李墩镇际头村村民陈益新的家中看到,白色瓷砖、带着冲水功能的蹲式马桶替代了以往“一个木桶搭两块板”的简易厕所,乱飞的苍蝇不见了,难闻的臭味不再来,亲朋好友来家里上厕所也不会尴尬了。

“政府有补贴,真是惠民好政策。现在好得不得了,卫生好做很多,用这个拖把拖一下就干净了。”陈益新说。

三年来,统筹专项经费1亿元,先行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其中,农村户厕改造每户补助2000元,普及率达98%以上;基本实现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域内54条河流的水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治水是一项系统工作。周宁以“改厕”工作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整体水系的治理。眼下,市重点项目高水高排项目在复工后抓紧施工,抢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节点。周宁县水利局局长叶康说:“我们投入两亿多元对城区高水高排、赛江流域三期工程进行改造,改造之后全县的河流更顺畅,水更清。”

城乡联动细耕垃圾治理“责任田”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生活方式也极快地发展到偏远乡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垃圾围村”的烦恼。

“垃圾是流动的,不能城乡割裂处理,那样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周宁县住建局局长许陈近说。

对此,坚持全县统筹和属地负责相结合,秉持无害化、资源化、可持续原则,以源头减量和集中收运为重点,全面健全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立足实际,示范带动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李墩镇给东山村每户群众分发了“干湿”分类垃圾桶,并指导群众使用,采取评比、发放小奖品等形式推进垃圾分类,湿垃圾填埋沤肥处理后返田。

每天14时后,村民陈凤进等保洁员便骑着车上门收集干湿垃圾,同时给每户村民评分,按月评比给予表扬奖励。“大家都很配合,垃圾分类也很到位,现在村里变得非常干净。收集的湿垃圾用于当地葡萄园填埋沤肥,干垃圾转运走,卫生无异味。”陈凤进说。

泗桥乡坂坑村则不在村中设立垃圾桶,干垃圾每周一三五统一收集转运至县垃圾场填埋,湿垃圾统一收集后采用“高温好氧降解技术”设备沤肥处理。

环境好了,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提高了,形成良性循环。浦源镇龙住院村村民吴孔梓主动当起了村中保洁员,虽然工资不高,但他乐此不疲。“村里干净,看着心里也舒服。大家都很爱护环境,以前烟头都是随手扔,现在没找到垃圾桶就抓在手里。”吴孔梓说。

因村施策做好村容提升“加减法”

行走在青山下的七步镇后洋村,古朴典雅的长廊水榭沿溪而建,绿植花卉穿插其间,宁静和谐的土木房子依山傍水,还有色彩斑斓的房屋,生动有趣的3D壁画,构成了一幅古今结合的新图景。这些年,该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改水改厕,全面整治乡村面貌,还对村庄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使其焕发新气质。

近年来,周宁坚持“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好村容提升“加减法”,打造形神兼备的美丽乡村。

周宁村容提升坚持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党员干部发挥示范作用,带动群众“自扫门前雪”,逐户消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同时,注重堵疏结合,一手“拆”、一手“控”,消化历史问题、严防新的增量。目前,坂坑、龙住院等26个重点村以及“两高”沿线行政村(含自然村)已得到全面清理,切实把空间拆出来、把问题整清楚。

垃圾清理、改水改厕,“丑”的因素除去了,“美”的元素要增更多,周宁通过巧做“加法”,让村庄美丽不打折。

“我们着眼于增加村庄绿量、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形象功能,探索形成学好、用好、整好、管好‘四好工作法’、建设‘微花园’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全面推进裸房整治、绿化改造、基础配套等工作。”周宁县住建局村建站负责人汤斌斌说。

全域旅游助推人居环境“上品牌”

春分时节,鲤鱼溪风景区里,农民正忙着打理荷田,为夏季旅游旺季做准备。沿着古朴的街道漫步,两旁的文创项目已陆续开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迎接三三两两的游客。

云端之城,最美周宁。周宁位于闽东北山区,海拔高居华东地区县城之冠,素有“高山明珠”“云端之城”之美誉。境内山奇水幽,生态气候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旅游发展极具潜力。近年来,周宁县抢抓省级全域旅游试点县机遇,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市委“一二三”发展战略部署和培育“8+1”特色产业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致力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全域乡村旅游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坚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原则,借助全域旅游这一平台,促进农旅、文旅、商旅等充分融合,农户在家卖风景、农村生态变黄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近三年来,建设提升乡村道路80多条370余公里,建成马拉松赛道、自行车骑行道、滨河步游道53公里,旅游配套项目30多个,56个乡村游经营点先后开放运营,扶持发展仙风小居、鲤鱼溪源初等一批特色民宿。

补交通短板,扬生态之长。周宁全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加快观光休闲、田园采摘、农事体验等新业态发展。去年,全县游客接待量225万人、比增27%。

“全域旅游发展和村居环境提升相辅相成,旅游对村居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村居环境提升带来保障。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强资源环境的保护,全面提升、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周宁县文旅局局长张家灼说。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