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存赤霉病暴发风险 农科院预计发病面积8000万亩
2020-04-30   作者:田杰雄   来源:新京报

四五月份正值我国主产区冬小麦的抽穗扬花期,农业农村部于今年3月中下旬曾指出今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将偏重发生,近日据媒体公开报道,不少省份也存在赤霉病暴发风险。那么赤霉病暴发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今年发病面积是否高出往年?新京报今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近10年来赤霉病的年均发病面积在8000万亩左右,从近期掌握的全国各地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来看,发生面积将不会超过平均水平。

多省存赤霉病暴发风险 农科院预计发病面积8000万亩

近日,不少省份存在赤霉病暴发风险。受访者供图

赤霉病更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作为一种流行性病害,赤霉病又被称为“小麦癌症”,是包括条锈病、白粉病在内,小麦面临的三大病害之一。

“赤霉病是一种穗部病害。这个病的病原菌叫镰刀菌,小麦穗部被真菌侵染之后,受感染的小穗或临近小穗会发红,湿度大时呈现出红色霉层,所以它被称作赤霉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昊博士的研究方向,即是真菌毒素综合防控,多年来主持并承担的课题也都与镰刀菌有关。

张昊告诉新京报,小麦真菌病害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病原在植物病残体上通过土壤进行传播的土传病害,另一类是病原菌释放到空气中通过气流传播的气传病害,而赤霉病则明显属于后者。“赤霉病多出现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的时候,麦穗扬花时颖壳会打开,让空气中的病菌有机可乘。”

多省存赤霉病暴发风险 农科院预计发病面积8000万亩

得了赤霉病的小麦。受访者供图

张昊向介绍,通常情况下,20%—30%的减产,只是赤霉病对小麦造成影响的方面之一,“它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减产,而在于它侵染了小麦后,病原菌会产生毒素,造成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如果食用,对人和牲畜的健康都是有害的。”张昊谈到,我国对于赤霉菌产生的毒素是有严格的限定标准,若小麦中毒素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那么即使亩产量再多,小麦也无法食用了。

可防 可控 不可治

据媒体公开报道,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多省存在赤霉病暴发风险。在专业领域,所谓的“暴发风险”是如何测算出来的?张昊说,从预测预报的角度上讲,风险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病原菌的数量,二是当地的气候条件。

“从病原菌方面来看,其实近几年,我们国家绝大部分麦区的病原菌数量很多,是有赤霉病大面积暴发的必要条件。所以这个方面几乎可以不用考虑,剩下的关键就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张昊谈到,一般情况下,在小麦的抽穗扬花期,一旦遇上连续两天的阴雨天气,就算为赤霉病的暴发“攒足了”条件。

多省存赤霉病暴发风险 农科院预计发病面积8000万亩

赤霉病的特点就是可防、可控、不可治。受访者供图

而赤霉病一旦暴发,也就并不存在“治愈”的说法。张昊提到,在走访调查江苏、安徽等地的麦田赤霉病发生情况时,当地经常会在麦田旁挂出提示标语,上面写着“小麦赤霉病,能防不能治”。

“这就是赤霉病的特点,可防、可控、不可治。也就是说一旦得了赤霉病,再向麦田中打药也不会有太大效果了。但是如果能提前预防,可以说效果会非常好,我们有适合不同生态区的整套防治规程,可以立竿见影。”不过其中也存在难点,张昊介绍,对于赤霉病,小麦用药的窗口期非常短,药打早了效果不好,看到症状后再打,也就错过了最佳用药时间。

今年发病面积预计不超过8000万亩

即使多地存在赤霉病暴发风险,张昊认为也不必过于悲观。

赤霉病的暴发集中在四五月份,从小麦的抽穗扬花期来看,南方较早于北方,张昊指出,即使将大面积暴发赤霉病,从时间上看,目前还未到真正的暴发期,我们还有时间组织有效的防控。

张昊介绍,赤霉病作为小麦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麦区每年的发病面积有一定波动。刚刚过去的2019年当属近10年来发病面积最低的年份之一,而2018年和2012年则属于赤霉病的高发年份,其中我国麦区在2012年因赤霉病暴发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当时全国有1.5亿亩小麦受到影响。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小麦都得了这个病。”

多省存赤霉病暴发风险 农科院预计发病面积8000万亩

赤霉病是小麦最主要的病害之一 。受访者供图

根据我国近10年赤霉病的发病数据,张昊指出,赤霉病的年均发病面积在8000万亩左右,今年根据前期了解到的情况,也是赤霉病偏重发生的一年,“但我认为今年不会超过这个数,发病面积也不会比2018年更高。”

张昊谈到,我国小麦主产区在近几年对于赤霉病的防治非常重视。一般产粮的大省会有针对防治赤霉病的专项基金,农业农村部、各省植保站也会组织不同层面的专家组督导各省和各个县市的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情况。“他们工作做得很细,每个县在这个关键期中,会面临的天气情况、降雨的可能性都会被提前测算在内。”

其实事实上,近十年是我国麦区赤霉病发病最严重的十年。为什么会这么严重?张昊解释,这与耕作制度改变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我国已经全面推广的秸秆还田能够保护环境,也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但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秸秆还田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之前我们提到麦区中病原菌的数量庞大,这就是由于病原菌可以在还田的秸秆上面存活和繁殖,这些秸秆给了病原菌滋生提供了条件。而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后,造成了我国雨区北移。例如长江、黄淮地区,过去小麦扬花期的时候是没有这么多雨水的,现在扬花期间降雨的几率比以前要大得多,这也为赤霉病提供了暴发的条件。”张昊说。

责任编辑:郑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