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村花卉
技术员为下廪羊体检
吉壁鲍鱼个大肥美
核心提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乡村产业发展,“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
近日,深入罗源县碧里乡多个村庄,重点“吉壁”鲍鱼、“西洋”花卉苗木、“下廪羊”养殖三大产业。这些都是当地有资源优势且村民擅长的特色产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拥有强劲且可持续的发展“动能”。这样“普惠性”的产业,由龙头企业或乡村能人引领,带动了群众创业就业。
“吉鲍”产业 从业村民达到80%以上
夏日清早,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闪耀。跟随吉壁村党支部书记林义水登上渔船,前往被称为“湾外”的吉壁澳养殖区。这片养殖区面积8000多亩,蔚为壮观。海面上近百万个红球在荡漾,这是可回收的环保PE浮球,浮球下面系着鲍鱼笼。
吉壁澳养殖区海域位置优越,面朝东海,风大浪急,海水翻滚搅动下层的微生物和矿物质上浮,能促进鲍鱼快速生长。鲍鱼以海带、龙须菜等天然饲料为食,因此肉质鲜美。
“鲍鱼养殖是吉壁村群众性产业。全村共498户,其中从事鲍鱼养殖385户,户均年产12000公斤。全村总计年出产鲍鱼4620吨,去年产值达5.5亿元。”林义水骄傲地说,吉壁村从业村民超过1000人,占到全村人口的80%以上。另外,养殖区有来自七个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700多人。
今年因疫情影响,鲍重价格有所下降,每公斤在46~60元之间。为此,大家群策群力。银行业延后还款、下调利率;县长孙利直播带货,带动鲍鱼销售;县乡政府加大补助力度,鼓励把泡沫球更换成可回收的环保PE浮球,以减少海漂垃圾;养殖户利用自筹及从金融部门贷款的资金,扩大养殖新一代鲍鱼苗种,以期行情回暖后,能回补上半年的亏损。
“在大风大浪中,‘吉鲍’产业能表现出强大的活力与韧劲,是因为这个产业汇聚了当地的精英。”碧里乡党委书记游永文说,按照县委书记刘晓强提出的“组团、串链”促进乡村振兴的要求,乡政府与行业能人积极行动起来,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农户+电商”模式,打造出一条“普惠制”的鲍鱼产业链,促进鲍鱼产业一三产融合发展。在北大博士徐俊的带领下,几个返乡青年成立了福建省吉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线下线上同步拓展市场,现已登陆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序的生产销售、全面的宣传推广,整合吉壁村及其周边海域鲍鱼产业资源,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我们把鲍鱼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尽量留给村民。”福建省吉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陈代锋说,电商团队与养殖基地对接,减少多重中间商,可为养殖户增收3%~5%。新建的分拣加工中心,就可为村里60多位妇女提供灵活就业岗位。
“西洋”苗木 花农户均年收入约20万元
西洋村位于碧里乡西北部,是全乡唯一的非沿海村。靠山吃山,西洋村三年来大规模种植花卉苗木,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园村”。
20世纪90年代初,西洋村被誉为“香菇村”,香菇产业式微后,村民纷纷外出寻找活计,主要从事花卉苗木产业。
“西洋村人在福州仓山建新、闽侯上街、福清等地种植苗圃近4000亩,花卉苗木畅销省内外。”罗源花卉苗木行业协会会长尤永光说,“但在外租地租金不断上涨,不时还遇到土地征收,常常需要搬迁,只好多种植‘短平快’花卉苗木。”
“在外乡亲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遇到土地瓶颈,而西洋村又有大量土地闲置,2017年,县乡两级政府着手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回归’。”碧里乡党委书记游永文说,县乡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整合资源与品牌宣传上,给予大力支持。
三年来,县乡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西洋村水电路等建设;在西洋村举办花卉旅游节,打响“花园村”品牌;推进生态环境改造工作,目前西洋村已完成土地流转3200亩、土地平整228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860亩。
“回到家乡,土地是自己的,可放心种植高端花卉苗木。”尤永光说。
种植大户尤永光、郑恩等人牵头成立了罗源花卉苗木行业协会,现有会员300多人,同时成立福建西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抱团发展方式,通过公司化运营打造具有西洋村特色的花卉苗木基地。
因劳动强度不大,老人、妇女都能从事花卉苗木产业。西洋村从事花卉苗木种植的村民有500多户2000多人,户均年收入逾20万元,还带动了13家贫困户脱贫。西洋村花卉苗木种植业向周边辐射,带动碧里村和濂澳村的农户“入群”。
众人拾柴火焰高,西洋村正谋划扩大种植规模,一期涉及土地4000多亩,扩大种植美国紫薇、日本晚樱、垂丝海棠、红豆杉、山樱花、美国红枫等高端花卉品种,逐步提升产业档次。同时计划用3年时间发展大棚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及旅游观光、农家乐等,走一条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一体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提高苗木花卉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下廪羊”养殖 解决村里中老年人生计
每到中午,72岁的周友银就会把130多头羊放出栏,群羊竞相往山上争食肥美的青草。周友银与老伴从事养羊业18年,去年售出50多头羊,收入15万元。
周友银说:“以前没养下廪羊,近几年市场上下廪羊售价是普通羊的2倍多,我们有意识地逐步淘汰杂种羊,扩大下廪羊的数量。”
周友银说的下廪羊是碧里乡的特色农产品尤其爱吃长在海边山上的断肠草。断肠草对人是毒药,于下廪羊却是美味佳肴。吃了断肠草的下廪羊,肉质好、膻味轻,近年来是一羊难求,市场价格连年攀升。
可在前些年,体形小、长势慢,两年才能长30公斤左右的下廪羊,一度濒临灭绝。村民喜欢养殖长势快、个头大的杂交羊。
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下廪羊,事关当地百姓的福祉。担负“提纯保种”工作的,是新下廪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林福文与同事们跑遍全乡,收购了100多头相对纯正的下廪羊。林福文说:“经过两年多提纯配种,现在下廪羊种群数量进一步扩大,可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养殖下廪羊。”
县乡政府积极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报,并于2016年6月获得“罗源下廪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罗源县农业局出台鼓励政策,只要符合规定条件,每养殖一头下廪羊补助800元。
碧里乡则大力推动下廪羊产业发展,并通过下廪羊助力脱贫攻坚,还建立一套商标授权机制,将“罗源下廪羊”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予真正养殖下廪羊的公司和养殖户,规范市场。今年,碧里乡养羊户数为125户,从业者主要是留守村里的中老年人,年收入少的几万元,多的10多万元,足够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