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大力倡导、亲自推动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自2017年底以来,第五批福建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真抓实干、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推动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党群社群关系更加融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脱贫攻坚和改善民生成效明显。为讲好驻村故事,弘扬驻村精神,本网首批推出省派福州驻村干部系列相关报道。
省派驻永泰县淡油村驻村第一书记陶然(右)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增收
中国福建三农网福州12月25日讯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乡村振兴,产业要兴。在党建引领基础上,省派福州驻村第一书记始终以产业发展为驻村工作核心,挖掘培育产业特色,努力树立乡村品牌,在驻点村打下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
谁解乌桕蜜
每年4月份开始的乌桕花开时节,闽清县东桥镇义由村便聚集一批外地的养蜂人。这在三年前,当地村民从来没当回事,直到驻村书记张兆雄的到来。
过去因交通不便,义由村所在乡镇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资源丰富多样,拥有300多亩天然乌桕林。义由村常住人口仅200多人,传统分散农耕经济,产业单一。
初到村里的张兆雄了解到乌桕林资源和外来养蜂情况后,他敏锐地发现,村民是捧着“金饭碗”喊穷。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张兆雄请来了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的杨文超博士,在村里蹲了5天,最终充分肯定了张兆雄的判断,乌桕花蜜功效显著,产业特色突出,值得做大规模。
义由村将蜂蜜包装调整为便携式灌装。图为驻村第一张兆雄(左)向省派福州驻村干部领队林友隆(右)介绍蜂蜜产业发展情况
张兆雄是福建省公安厅派驻义由村的第一书记。1988年出生的张兆雄,是400多名省派第五批驻村干部中少数几个“85后”。
根据专家的建议,张兆雄先后4次召集村里的蜂农开会讨论,决定依托村里的乌桕林和生态资源,成立闽清长桥蜂业合作社,主打“义由乌桕蜜”品牌,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营销。同时,通过与福州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扶贫共建,以及与网络平台对接合作,使“义由乌桕蜜”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闽清义窑曾是宋元时期我省规模最大的青白瓷产地,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见证。而义由村则是闽清义窑古窑遗址群的分布地之一,方圆1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有20多个山头挖出了100多个古龙窑遗址。2007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走进福州——义窑之谜》纪录片,让义由村第一次出现在全国观众的视线之中。2018年福州市政府还将义由村的义窑青白瓷传统手工技艺列入福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义由村充分利用废弃瓷片来装饰村容,变废为宝,呈现别样风味
张兆雄将青白瓷文化与乌桕蜜有机结合,“义由乌桕蜜”增添了地方特色“文化范”,产品增值更上一层楼。今年8月,张兆雄参加了福州驻村书记直播带货活动,“义由乌桕蜜”一炮走红。
据统计,从2018年以来,义由村实现蜂蜜产量2.05万公斤,产值198万元,农户增收约117万元。此外,义由村两委还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共吸纳培养新蜂农25户,助力脱贫攻坚,使“义由乌桕蜜”成了“致富蜜”。2019年,义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17852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8.6万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58.7%和528.4%。
“如果不是张书记,我们压根就没想到乌桕花蜜的价值,更不用谈什么品牌了。”闽清长桥蜂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其良说。如今乌桕花开时节,义由村的乌桕林里到处是养蜂村民忙碌的身影。
瞿林的“带头稻”
已经转业到福建省安全厅工作的瞿林没有想到,20几年前从湖南山区农村出来当兵,20几年后又在农村当起了农民。
驻村第一书记瞿林(右)向村民了解稻米产量情况
2017年底,作为省派驻村书记的瞿林一到永泰县长庆镇中洋村,就被这里的梯田山色、绿岸清溪所吸引。然而这样的美景村居却与“省级贫困村”划上等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文章在中洋村怎么做?
经过调研发现,中洋村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水稻生长,但村民大量滥用农药、化肥,不仅危及食品安全,也不利于农业转型升级。瞿林觉得,要念好生态经,必须打好生态牌。为此,他提出了“鸭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然而,这一提议一经发出,村民纷纷投来了质疑的目光。
“既然村民疑惑,那我带头做给他们看。”说干就干,从2018年开始,瞿林从村民手中租了5-6亩梯田,自己当起了农民,种起了水稻。经过历时4个月的试验,亩产不仅没有减少,试验田产出的鸭稻米还在当年永泰县的优质粮食类比赛中获得金奖,并在市场上卖出了15元一斤的高价。这在村里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用“眼见为实”的成效让村民看到了生态大米的市场,瞿林趁热打铁,发动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青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包括贫困户进合作社,推广“鸭稻共作”模式,种植生产生态稻米。
“鸭稻共作”模式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养鸭为辅,鸭以田间生物为食,辅以谷饲,大大降低田间病虫害。“同等面积的稻田产出米和鸭两种产品,效益翻番。”瞿林给算了一笔经济账。
永泰县长庆镇中洋村焕发新生机
三年来合作社逐步扩增李果、笋干等加工业务,鸭稻生产模式也趋于成熟,“青然”品牌鸭稻米在省外贸集团花卉盆景公司“乡总农品”平台同步销售,受到了市场青睐。
据了解,省派福州驻村干部所在12个村2019年特色产业产值约2000万元,“一村一品”产业品牌初见成效。(郑景荣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