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提振精气神 山村换新貌
2021-03-29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中国福建三农网漳州3月29日讯 诏安县官陂镇凤狮村,曾经是福建省最南端的省级贫困村。2015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传统古村落。该村共有12个自然村,山地面积3720亩,农田面积940亩,总人口数5038人,总户数990户;全村党员77人,志愿者100多人。

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缺乏主要产业的省级贫困村,却在党中央领导下的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三年迈两大步——省级重点贫困村摘帽,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村民普遍反映,应当感谢福建省体育局派驻官陂镇凤狮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凯。

图片1.png

诏安县官陂镇凤山楼 吴赐欣 摄

村里来了“第一书记”

听说上级领导给凤狮村派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大家议论纷纷,翘首以待。村民们深知“脱贫攻坚战”、“振兴乡村”这样时代列车不能错过,也意识到,长期的贫困与村领导班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期待着有一个思想好、能力强、思路活的领导,带领大家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

2017年秋天的一个清晨,村民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端详着来村里的陌生中年男子。他略微偏胖、中等身高,一身运动服,脚下一双黑色运动鞋,略圆的脸蛋上,一双小眼睛,满脸和蔼可亲的笑容。一旦笑起来,双眼就眯成一条线。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叔”,就是村里新来的第一书记。

村民们私下议论:太失望了,一点魄力都没有。

有的说:白净的脸庞,一看就是城市蜜罐里泡大的孩子,能吃苦吗?

有的说:不会是下来“镀金”的吧。

图片2.png

杨凯夜间还在关心老人

这位众说纷纷的驻村第一书记,就是杨凯。驻村伊始,他看出了村民眼中的顾虑,用他的话来说:“驻村书记,平平静静地度过,是三年;轰轰烈烈地拼搏,也是三年。我希望自己在祖国时代的潮流里,交一张村民满意、自己满意、祖国满意的卷子。”

“说实话,之前我曾经在寿宁县阳尾村有过一年的驻村书记经历,但还是被凤狮村的现状给惊到了。”杨凯说,村民精神涣散、村落景观杂乱、村财政匮乏。面对现状,他不多说任何话,只是沉下来,对12个自然村进行细致的走访,寻找乡村振兴工作的切入点。这个“点”要小,“切”进去却要有空间,便于工作的拓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点”找到了!

图片3.png

凤狮村举办传统秋千节

体育搭台 文化唱戏

浮山城是村里一个古老的自然村落。相传古时候,浮山城建成时,因马坑洪溪、东坑溪与东溪三条河流交会在此,形成上官地段的葫芦状,且地势不断上浮。经关帝爷点化,在城中搭建大型秋千一座,可镇住此地,不再往上浮。故一年一度的秋千活动,便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得知此民俗后,杨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很好的切入点,既深受村民喜爱,又有历史传承,更有强身健体凝聚民心的作用。于是他一方面与村民交流,把这样一种民俗活动,上升到一种民俗节日来开展;另一方面向镇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觉得杨凯的思路不错,但上千年来村民就没有想到自己的节俗活动,能给乡村振兴带来帮助,带来发展乡村的生机。

图片4.png

动人心魄的秋千表演

“秋千节”活动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到十五才走向高潮。十五这天经过筛选出来的选手,要在高10多米的秋千上展示自己的胆略与灵巧。杨凯一边组织村容整改,一边向县有关部门申请“秋千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2018年春节,杨凯将妻儿接到凤狮村来。村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位“大叔书记”真干实干的精神。这一届的秋千节举办的尤为红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也得到县政府的批准。这件事给村民与村里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与动力。

体育扶贫能给贫困地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让贫困山区的群众对健康、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感谢杨书记,现在我们浮山城的秋千可出名了,明年不管我在哪里,都要回来参加这个活动。”凤狮村村民激动地说。

通过举办传统秋千节、修复百顺居红色革命遗址、整理民俗故事等,打造传统古村落乡愁文化。在不断的努力下,凤狮村“荡秋千”项目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许是“乡愁”的力量感染了村民,他们自发将自己的土楼房间贡献出来,打造成孝廉文化传承基地、客家民俗馆、农家书屋。文化挖掘让凤狮村更有故事,更有内涵。

图片5.png

土楼全景

凤狮村是土楼群落较多的一个村落。其中矗立在309省道边上,有300多年历史的凤山楼尤为突出。土楼文化成了该村客家文化的一大特色。可惜,土楼年久失修,满目疮痍,像一位病入膏肓的垂暮老人,满眼的忧郁。尤其是不少村民都搬出土楼,使土楼这一建筑文化大观,成了岁月的弃儿,在垃圾与颓废中幽幽地叹息着。

在重修土楼工作中,村民认为要借此机会,把土楼中烂泥空地,建成道路那样的硬化,以期一劳永逸。杨凯坚持修复土楼应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土楼原样,才能保住它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尤其是一些村民还私自将土楼临街的墙体,开一个小门以便进出。这严重破坏了土楼圆形的整体结构,影响美观,给土楼建筑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杨凯坚持与说服下,土楼终于修旧如旧。当村民看到土楼前广场再也不是垃圾场,而是村民们喜爱的休闲广场与小公园,披上“新装”的土楼,依旧是村民心里的土楼。

土楼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子步说:我每天义务到这里,就是向游客介绍土楼文化,介绍客家生活,也打扫这里的卫生,整洁土楼的环境。“我们的土楼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能够焕发出如此光彩,之前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多亏了省里派来了第一书记,带来了新的理念。”他深有感触。

图片6.png

与此同时,村里的“龙树文化”、“红色文化”、“温泉文化”等系列文化,也纷纷登台了。

一个村子如果没有企业,没有项目支撑,很难保持长久的富足。杨凯也想到了这点。诏安县是我省著名的书画之乡,能否在书画产业上做点文章呢?

走进村民张秀芝的家,入眼只见三面墙上都挂满了书画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大的有六尺宣纸的山水画,小的有斗方花鸟;横幅的有书法佳句,团扇的有鸳鸯亲昵,可谓应有尽有。在自然的乡野村味里,给人带来浓烈的文化气息。

图片7.png

张秀芝现场书法

意外的是,眼前这位刚把儿子打发上楼写作业的朴素女子,就是这些作品的作者。她叫张秀芝,个子不高,浓密的黑发在脑后束个马尾巴,黑色外衣,白色毛衫,给人干净整洁、朴实大方,充满活力的之感。进入书画室,张秀芝现场做书法演示。只见她在六尺对开的宣纸面前,大胆落笔,一挥而就,一张“家和事业兴”的作品就写好了。可她却腼腆地笑着说:“我就是个农民。”

图片8.png

“政声人去后 民意闲谈中”张秀芝送给杨凯的字

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张秀芝职专毕业后曾经到厦门打工,认识了终身伴侣,成家有了孩子后,就回家一边带孩子,一边学习国画。“自从杨凯书记来村子后,一直鼓励我走出家门,以书画为产业。”张秀芝说,从那时起我才开始学习书法,现在已经是漳州市画协会员了。“艺术来源于生活,我要把家乡的土楼文化,客家文化,村民的生活,描绘在我的作品里。这样才能实现回馈家乡的心愿。”

图片9.png

村里美丽的景色

改善人居条件

漫步在凤狮村,你会不时地为出现在眼前的景观而感叹:小巧古朴的拱桥,清澈柔顺的溪流,古意深沉的土楼,绿荫苍天的“龙”树……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让村民更爱生活了。

小小村庄,一到晚上,有两个广场舞的天地。最让村民津津乐道的是村里的汤头桥。

图片10.png

新建的汤头桥

这是村里几个自然村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之前的桥梁矮而小,架在东溪上,一旦遇到大水,来往的村民就遭殃。这里是上学的必经之路,遇到大水,上学的孩子,经常要家长背过溪流,遇到溪水湍急的时候,甚至有生命危险。脱贫攻坚战的时候,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座钢筋水泥,双车道的桥梁终于横跨东溪汤头自然村的土地上,解决了几百年来交通不便的状况,让家长对孩子上学更放心了。

眼前这位93岁老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十分健谈。据介绍,解放后他就担任村支书,一直到退休,看到现在村庄的变化,打心底感到高兴。“我们几代村委领导都想这样做,但是没有实现,现在实现了,说明我们村党员干部紧跟党中央,打胜了脱贫攻坚战。”他说,在杨凯书记的带领下,凤狮村建设完成了2公里的环土楼、传统古村落健身步道;建设完成古色古香的康体幸福院、合凤线休闲步道、运动温泉田园综合体等项目,运动健康的理念深入民心。

图片11.png

如今,杨凯根据该村的特色,积极探索了“体育+”乡村振兴模式,唤醒了村民振兴乡村的共识。经过三年的持续打造,凤狮村“体育+古村落”的方案受到省、市、县的高度认可,2021年获批地方债项目2.4亿,投资以凤狮为核心的客家民俗文化中心项目。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中央发改委、财政部批准,并通过承办银行实地审核。

“体育+”功能通过产业带动、品牌影响、文化传承、运动旅游、体育文创、社交平台等多纬度渐渐发挥作用,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