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虎山村: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2021-04-07   作者:詹国兵 胡凤俤 李韧筠   来源:闽北日报

清明前夕,延平区塔前镇虎山村的一处花卉大棚基地中,几名农户正忙着摘剪成熟的多头彩菊并进行捆扎打包。“最近订单多,大家都很忙。”村民刘善星从2017年开始在这个基地帮工,如今已经晋升为技术主管,不算加班费用,一年可以挣到6万元。“在这里工作稳定,劳动强度不高,收入比过去自己种菜还要多!”刘善星说。

虎山村曾是省级贫困老区村,位于南、尤、沙交界,地处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区域,有6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615户,2469人,耕地面积却只有1500多亩。村庄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积贫难脱。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大力开发种植反季节山地白萝卜,以其独特的气候土壤优势使萝卜具有个大、皮薄、味甜、汁多、化渣、脆嫩等特性,远销福州、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村民增收新产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发展壮大。近年来,虎山村依托独特的高山气候条件,拓展农业产业,种花、种菜、种菌菇,多业并举,发展现代农业基地;同时,该村依托人文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奏响了乡村产业振兴“交响曲”。2018年虎山村脱贫摘帽。2020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近3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8万余元。

刘善星务工的南平欣然花卉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与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仅几年时间的发展,该公司年销售额就超过3000万元,打造的“我要花”品牌享誉国内外。

“差异化种植加上全面铺开的销售渠道带来的稳定年产值。仅虎山村这个花卉示范点,面积就达到140亩。”欣然花卉总经理魏光仕说,虎山村高山区的特殊环境为发展高山蔬菜和花卉种植创造了优越条件,“多头彩菊每年的2、3月开始种植,7月开始采收;采收好了,正好迎来百合种植的时节,全年两季皆可采收。平均年产值600多万元,带动近百名村民就业。”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苗禄介绍,3年前,虎山村以列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为契机,以党建促群建的模式,开展土地流转,全村共流转170亩土地,投资900万元以上,新建多头菊花、百合和郁金香轮种大棚140亩,年产100万菌棒香菇工厂化生产线,1000M3冷库;培育成立延平区长久专业合作社,引进圣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示范片;引进“受精蛋鸭”和肉鸡养殖项目,带动10户村民创业,年产“受精蛋”150万个、肉鸡2.6万羽;建设20亩集食用菌工厂化育种、标准化栽培、市场化回收于一体的创新型农业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带动就业40余人,员工年均纯收入3万元。

此举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目前,虎山反季节白萝卜种植面积1200亩,每年种植3季,年产量1万余吨,年产值达1600万余元;400亩茭白种植基地,年产值超过1100万元。虎山反季节山地白萝卜已成功注册“塔前虎山萝卜”品牌商标和证明商标,虎山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拥有省农业厅颁布的“无公害”产品、“无公害”基地和“省级示范社”三项认证,省商务厅颁布“福建省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认证,提升农产品价值。

一方面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一方面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如今,走进虎山村,从村尾的水尾兴福廊桥、“九十九潭”瀑布群栈道到村中的水尾宫廊桥、伏虎文化大楼,再到高山密林中的伏虎庙、半岭古道,无不吸引游人流连忘返。

虎山村自然资源丰富,人文遗存独特。该村毗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梯田”和3A景区菖上革命老区村,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腔金线傀儡戏”。

在新修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腔金线傀儡戏综合馆”里,不少游人在此打卡。村主任刘善荣介绍说,大腔金线傀儡戏是宋代傀儡戏在南平民间的遗存,积淀了许多古老傀儡传统艺术的形态,具有宝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该村现有省、市“非遗”传承人两名。同时,该村还深度挖掘虎山伏虎庙文化,保护半岭古道和传统古堡等文物古迹,通过建设文化礼堂、开办旅游文化节等,全力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发展乡村游。

为了发展好乡村游,虎山村邀请在外乡贤能人回村投资,村党员干部牵头先后成立“虎山景区开发先锋队”“兴福廊桥筹建处”“水尾宫廊桥筹建处”“大垅后湾廊桥筹建处”和“金山伏虎庙扩建理事会”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村民纷纷响应号召,捐工捐资,共集资200多万元,投资建设“九十九潭”瀑布群栈道、兴福廊桥、水尾宫廊桥等项目,6家乡村游民宿先后对外开业,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到村游玩、度假。

“现在,我们村正在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村里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产品初加工包装和深加工,提升品牌附加值,发展电子商务和直播销售……”展望未来,林苗禄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