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第五批省派驻村任职党员干部助力乡村振兴
2021-05-11   作者:陈艳 魏敦强   来源:东南网

“从没想过我们村也能做电商。”“村里通往乡镇的路硬化拓宽了,还装上了路灯。”“加入合作社后,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这是建瓯市8个下派贫困村村民共同的心声。

1f6dc63a-b602-42aa-bc04-6998ff7428df_watermark_meitu_1.jpg

2017年12月,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福建省委组织部选派第五批8名驻村党员干部奔赴建瓯市8个贫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派出单位的重视支持下,这支队伍舍小家顾大家,走进乡村,奋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前沿,满载着当地父老乡亲们的期望,迅速融入当地,夯实基层党建,完善基础设施,聚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

深耕基层惠民生,一山一水总关情。“省派驻村党员干部围绕‘抓好一个班子、找好一条路子、建好一个机制、打好一个基础、收获一份成长’目标要求,交出一份亮眼的驻村答卷。”建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连成光说,这些干部扎根基层、不畏艰辛、努力工作的优良作风和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值得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学习。

党建引领 融合发展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驻村工作伊始,第一书记们就抓实抓牢党支部建设。“四议两公开”、“六要”群众工作法、村财村务管理制度、村规民约等纷纷上墙入心,努力“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提升战力、聚拢民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基层党建活动日、“五个一”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成为第一书记们党建工作的基本抓手。

在团省委派驻第一书记杨荣章的引领下,川石乡伏演村落实“党建带群建,群建壮党建”的工作机制要求。通过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依托村委会和专业合作社推进村民自治管理,促进村财增收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构建了“三色队伍”:“红色红领巾督导队”“蓝色巾帼服务队”“银色三老志愿者队”,发挥他们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在村里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龙村乡下杉溪村形成“党建就是生产力,党建就是凝聚力”的共识。省文旅厅下派驻村党员干部王启刚注重党建宣传平台的打造,积极创新党建宣传方式,导入“有声党建”。2020年,他在党群服务中心嫁接喜马拉雅海量党建音频内容和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红色学习知识、“耳机森林”等形式,让党的声音“扫码即听”。这一创新举措,为村里的党员和群众提供了一个更灵活、更有趣的党建学习平台。

脱贫攻坚 激发活力

他们始终坚持将精准扶贫作为驻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纷纷俯下身去察探民情,积极为贫困村“把脉问诊”。他们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们走访了个遍,将具体情况熟记于心,了然于胸。通过不断完善基础信息工作,聚焦深度贫困家庭,突出产业帮扶,用好扶贫资金,落实帮扶政策,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攻坚克难,取得初步成效。

要想富,先修路。省文化旅游厅下派南雅镇梅村村第一书记林俞坤,为了打破交通瓶颈,不仅耐心细致地做好近百户村民的无偿退地工作,还争取到省交通厅的“三产路”项目资金支持,由南雅到小桥后塘13公里的“四改三”公路工程投入3300多万元,一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惠及了沿线5个行政村5万多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他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了8个自然村的饮水质量、消防设施、村民活动场所、部分道路硬化等民生项目。日积月累,梅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此外,他还从省上引入高校、企业的资源,搭建三个信息平台,从拓宽巨峰葡萄的流通销售渠道入手,逐步探索构建线上线下平台,让特色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翅膀,分享信息化红利。

为了东山村能够“东山再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省残联下派担任玉山镇东山村第一记何芝彬联系省残联、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省乡村旅游协会、建瓯老年康养中心等有关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到村指导并给予帮扶资金和实物共103万元,帮助联系项目资金30万元。“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经过共同努力,东山村争取建设资金579.06万元,建设项目24个,其中民生工程达8个,文化项目4个,有效地改善了东山民生,促进了东山的乡村建设。2018年,实现贫困村脱贫摘帽。去年,村民的可支配收入达1.75万元,村财收入达26万元。

基础设施 日臻完善

省派建瓯市驻村党员干部们始终坚持将基础建设作为驻村工作的民心工程,争取资金,落实项目。一项项的民生工程,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同时也让驻村书记的一片片赤诚之心走进了村民的心间。

福建工程学院下派东游镇盖林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傅少伟,他的到来,给盖林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解决民生问题着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傅少伟实行“产娱”并联,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民生项目上,让群众多得实惠。三年前的盖林村,600多亩耕地用水存在困难,对此,傅少伟实施了红豆渠大坝暨水利灌溉提升工程、小溪桥墩护岸修复等项目,重建大坝,整修水渠。针对村民饮水需求,争取资金增设水源一处。村内健康步道和文化广场的修建,也进一步提升和丰富了盖林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和傅少伟一样,不管是在提高党组织凝聚力上,还是促进社会稳定上,迪口镇店村村的省下派第一书记魏龙始终和村干部协作互进。乡村和谐稳定,不仅仅与人居环境整治有关,民众的幸福指数也很能说明问题。魏龙多方筹集帮扶及项目资金990多万元,建设店村水土保持水利工程、新建卫生所、幸福老人院项目,改善康养、医疗等设施条件;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户外LED党员远教广场、老人活动中心等,在9个自然村安装照明路灯;修复因暴雨冲毁的道路、护岸,改善自然村道路;修建安全饮水工程,发展店村水产养殖扶贫项目……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的开展,为店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此外,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优势,邀请演出团队到迪口开展乡村振兴文化扶贫演出活动,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欣赏到高水平精彩表演,丰富了农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

产业发展 强村富民

省派建瓯市驻村党员干部们始终坚持将发展产业、乡村治理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不断谋划、寻求突破。驻村书记们根据所驻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精准谋划,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突出区位优势,把握发展特色,一条条独特的产业发展路子逐步成型,逐渐显效。

“地广人稀村散、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外流严重、缺乏产业支撑、村财较为困难”,这是小松镇渔村村原来的模样。来自团省委的胡耀斌下派到渔村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后,通过深入了解,小松镇的森林覆盖率较高,背靠将军山,前临小松水库,他发挥这一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让村中不仅坐拥“美景”,还盛产“美食”。引进大学生创业扶贫团队——浦城县草木轩蜂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到渔村,联合打造了两个蜜蜂养殖产业扶贫基地。同时,建成高品质蜂蜜自动化生产线和包装线,注册“闽北渔村”蜂蜜商标品牌。“闽北渔村”品牌产品通过了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认证,先后受邀在福建供销集团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全国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等进行展销,获得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去年,“闽北渔村”品牌农家土蜂蜜销售收入达20.23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4.83万元,全村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增收0.3万元。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村内桃花盛开,迎来了参观、游玩的客流高峰,成为市区周边游的新兴“网红打卡地”,乡村旅游,正逐步成为渔村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

良贤村是水源乡的贫困村之一,地处边远山区,基础设施落后。面对艰难的农村工作环境,省残联下派良贤村第一书记余斌潜心调研、悉心谋划,聘请福建省地质测绘院遥感中心对良贤村进行了总体村庄规划设计,以“有机茶山、生态良贤”为规划理念,编制“茶村田园”村庄发展规划。先从村容环境治理入手。在余斌的带领下,良贤村完成主干道裸房立面改造达2800平方米,新安装立杆路灯15盏,村内巷道硬化3000平方米,建设村标、党建文化宣传墙,房前屋后的景观绿化工程美化了环境。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良贤村拆除违规搭建50余处,清理各类垃圾、杂物1300立方米,从而使黑臭水体、垃圾围城、鸡鸭随意散养、村落环境脏乱差等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去年,良贤村被列入“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春华秋实满庭芳,栉风沐雨砥砺行。三年多来,省派驻村党员干部始终牢记组织嘱托,沉下身子接地气,扎根基层听民声,实事求是解民难,凝心聚力促发展,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舞台上,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陈艳 魏敦强)

责任编辑:小慧